治療B肝要讓病毒e抗原消失 40歲前是關鍵

Facebook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四日電)長庚醫院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治療B型肝炎要趁早,四十歲是關鍵期,如果能將病毒e抗原從陽性治療成為陰性,未來將可大幅減少肝病惡化的危險。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嘉明表示,約有四分之一的 B肝患者肝臟功能會逐漸變差,最後轉變成肝硬化,最主要原因在於 e抗原持續呈現陽性反應,病毒一直有活性,侵害肝臟。

朱嘉明等研究團隊發現,B肝患者在十五歲以前,B肝e抗原盛行率接近九成,呈現陽性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B型肝炎e抗原都會由陽性轉為陰性,四十歲以後,B肝e抗原仍呈陽性者不到一成。 他說,如果四十歲以上仍呈e抗原陽性,未來罹患肝硬化的風險明顯較高,比起e抗原陰性患者,罹患肝硬化和肝癌的機率高出二到三倍。

但是患者如果能聽從醫囑,持續服用可助e抗原從陽性轉為陰性的抗病毒藥物,約有三成患者e抗原就會由陽轉陰,遠離B型肝炎的威脅。 這項研究是長庚花了十年時間,追蹤了近三百名B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狀況,結果證實了e抗原陽性與肝硬化與肝癌之間確實有密切關係,研究成果也獲得肝臟醫學界權威期刊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刊登。

醫師提醒四十歲上下的B肝患者,應該定期抽血檢查e抗原,如果是陽性反應,應該要積極接受藥物治療,並且每半年檢查一次監測,由e抗原由陽性轉陰性者,肝炎病毒還是可能再度活化,應該一年健檢一次,確保健康。9703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