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中至正牌匾拆除引爭議

Facebook

台灣中正紀念堂改名為民主紀念館,從12月6日開始封館三天,進行拆除象徵蔣介石別名的「大中至正」牌匾的工程,對於蔣介石不同的歷史解讀,許多民眾到現場抗議,由於選舉即將來臨,也成為藍綠爭執的焦點。

原本就是外國遊客觀光景點的中正紀念堂,五日晚上開始,就開始聚集許多的民眾,拍照紀念最後一刻,因為這將是歷史畫面,教育部將要拆除大中至正牌匾,改為民主廣場。

台灣總統陳水扁12月6日在電子報上表示,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的元兇,繼續保有"中正紀念堂",是反民主和反人權。他認為不應該把一位獨裁者、一位迫害人權的極權統治者,當成神或是封建帝王來供奉。

由於台灣對於蔣介石的歷史定位有極端的評價,在拆除現場,許多民眾集結在紀念館前抗議。他們認為,蔣介石領導對日抗戰,堅決反共、為保衛台灣做出貢獻,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表示,民進黨為了選舉利益,利用文資法發佈命令淩越法律,將來如果有機會執政,會依合法程序,再做會討論是否回復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羅致政 :「一個是技術面問題,法律層面上可不可以拆過去威權遺留威權獨裁者的崇拜,在民主社會應不應該被政治牽涉到轉型正義的問題,這東西我想是可以被討論。」

這場拆匾爭議升高成政治議題,泛藍執政的台北市政府之前將中正紀念堂定為台北市古跡,禁止變更建築物上的任何名稱。另一方面,台灣中央主管紀念館的文建會則將中正紀念堂列為國定古蹟,並以主管單位的身份下令改名,以反制台北市政府。

由於立法委員以及總統選舉將到,拆匾成了敏感議題,學者則認為,是否選舉操作很難判定,因為未必對民進黨有利。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 徐火炎 :「歷史感情不一樣歷史情結的因素跟政治的炒作,就一般而言,積極的民眾當然會被政治牽動,不積極的民眾最關心的還是日常生活裡面經濟的好壞吧。」

民進黨執政後執行一連串去蔣化政策,包括拆除台灣各地蔣介石紀念銅像以及今年八月份廢除"蔣介石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進交 劉姿吟台北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