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倫敦著名的大英博物館10月12日晚舉辦了一個由五位中西藝術家同台的表演討論會,談古論今。請看本台記者發自倫敦的報道。
本次表演討論會是以詩歌、音樂和書法的形式并以中英文兩种語言進行的。在中英文詩歌的朗誦之間穿插了中國古典樂器的吹奏和書法表演与講解,以及表演者們的評論与討論。
參与表演的著名流亡詩人楊煉用中文朗讀了他的三首詩。他認為本次活動是跨越時間与語言的。他在接受采訪時說,“大英博物館正在進行關于秦始皇的展覽。我(朗誦)的第一首詩是關于秦始皇的。這是一個直接的聯系。但是更深刻的一點:我認為,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獨特的一位政治人物,但實際上他作為一個貫穿整個時間和歷史的這樣一种政治系統的象征,對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自己的寫作開始于70年代末期,貫穿整個80年代,也就是中國叫做文化反思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因為我們對于‘文革’的那种痛苦經驗的激發,回過頭來試圖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甚至語言中間尋找答案。那么,也是在這個方面,比如秦始皇當年的‘焚書坑儒’和文化大革命中間中國知識分子的遭遇,有了一种跨時空的聯接。”
國際筆會的執行主任邁克靠密克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專程來听楊煉的詩歌的。她說,“我很喜歡今天的活動。我真的很高興看到楊煉和其他詩人們不僅在自己的領域中發展,而且還將他們的(詩歌)作品与書法和音樂結合起來。” “今天晚上我非常吃惊的發現中西方文化歷史上的一大區別:西方文化中所沒有的是中國文化中的連續性。”
本次表演討論會的其他表演者分別是:劉小虎—窨和管子的吹奏,趙亦舟(音譯)–書法、多次獲獎的女詩人裴提特(Petit)和詩歌教授赫伯特(Herbert)。
新唐人記者:唐英英國倫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