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經濟回顧(2006年9月24日 30分鐘)

Facebook

【新唐人】開場白﹕控制外國媒體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一周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上個星期﹐北京當局出台新政策﹐進一步加緊了對外國媒體的控制﹐過濾外國媒體的報道內容﹐尤其是牽涉到主權,宗教和國家利益的話題﹐新政策第12章規定﹐新華社有權對外國媒體的報道內容進行選擇乃至刪減。中共對外國媒體的控制早就存在﹐10年前﹐北京當局就規定﹐所有外國媒體的報道必須通過新華社在中國大陸發行﹐只有財經媒體是例外。但是這次出台的新政策﹐聯財經媒體也一網打盡﹐所有的財經新聞必須通過中國經濟信息中心流通﹐而這個中國經濟信息中心的後台老闆正是新華社。北京當局現在這個時候為什么要這麼做呢﹖不外乎有以下兩個原因。一個是國內傳媒市場化﹐各種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國內有3千份報紙﹐9千多份雜誌﹐博克網站更是無計其數﹐財經新聞﹐尤其是外國媒體的財經新聞﹐比如路透社和彭博等﹐在中國大行其道﹐中國財經新聞市場規模有1億美元。作為中共的喉舌﹐新華社無力面對這樣的競爭﹐難以在市場上立足。沒辦法﹐只能強行壟斷﹐強迫外國通訊社把自己作為唯一的買辦﹐通過新華社發行﹐而且還有過濾和刪除的權力。其實早在10年前﹐新華社就這麼做了﹐當時他們就規定﹐不但要分享外國通訊社40%的利潤﹐還要取得對方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標準﹐並規定政府機關不得直接訂閱外國刊物。道瓊斯和路透社等媒體答應在新華社註冊﹐但是拒絕在價格,內容和利潤上讓步。第二個原因就是中共逐漸失去筆杆子的控制權﹐在信息時代控制言論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自由信息對任何專制都是嚴峻的挑戰。北京政府最近的一系列動作也說明了這一點﹐對電視和生活雜誌的整頓﹐關押報道貪污腐敗的記者﹐法庭工作人員不得對媒體透露任何消息﹐甚至如何報道自然災害都有規定。新華社想一爭高下﹐成為國際主要的通訊社﹐勇氣是有的﹐但是要知道﹐自由,獨立,快速的訊息是現代媒體的生命線﹐在競爭激烈的媒體市場﹐充當專制政府的喉舌是沒有生存余地的。中共對言論的堵塞違反了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也是心虛的表現。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這個星期﹐鮑爾森第一次以財政部長的身份訪華﹐在這之前﹐他曾經到中國七十多次。鮑爾森呼籲﹐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要有耐心﹐要通過說服而不是強制的辦法﹐但是國會顯然沒有這個耐心。下面請看本台記者林玉蓮的相關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