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風 第九集

Facebook

【新唐人】各位觀眾大家好!一提到「六四」,香港人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一定是華叔了,華叔是港人對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先生的尊稱,已經過了十七年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華叔如何渡過這一天!

今年的「六四」對我來說很特別,因為和華叔一起渡過「六四」的一天,一個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一天ààà.。

華叔前住家附近的茶餐廳這是他每天吃早餐的地方,平時看似嚴肅的他,很親切的和我閒話家常,華叔說他有十個兄弟姐妹大部份散居在海外,華叔排行第三,最大的哥哥都已經81歲了。

問華叔「六四」過了十七年感覺呢?華叔說現在的心情和當初不同,89年時沒有人預料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共產黨會用坦克車和機關槍去鎮壓,當時他和許多香港人一樣都非常的震驚和悲憤,之後便組織成立「支聯會」。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在這件事件當中,我得到一個非常深刻和寶貴的教訓,就是瞭解到共產黨的本質,它的本質是甚麼呢?就是要掌握絕對的權力,不容許任何挑戰它絕對的權力。

華叔表示現在沒有當初的那種激情,而是理性的去要求「平反六四」,因為這是中國邁向民主的第一步,每年的六四都會舉辦很多活動,尤其是當天的燭光晚會受到國際間的關注。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我們風雨不改的去舉行,這一點表示我們的堅持,表示我們的訴求。

早餐後,華叔前往維園參加當天的第一個活動-「毋忘六四」長跑。

司徒華先生在早上八點半已經抵經維園現場,他將在八點四十五分主持「無忘六四」的長跑開跑儀式。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民主的道路是很漫長的,須要有人接棒的,雖然你自己不能夠跑完全程,但是有人,一定會有人接你棒跑完全程。

典禮完畢後,華叔便趕回九龍了,做甚麼?這是華叔每天的例行活動-晨泳,華叔說以前他的腰脊椎有毛病,甚至不能行走,自從每天游水後就好了。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我們參加民主運動固然要有毅力,游水也是一樣,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才有效,所謂滴水穿石,聚沙成塔。

華叔的行程排的很緊湊,接著到港島一間教堂參加祈禱會和演講,身為基督徒的他已經第三次在「六四」當天在這個教堂演講。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今晚點點的燭光將會好像一粒一粒落在好土的種子一樣,結出30倍、60倍、100倍的果實。

華叔演講完已經過了中午了,出席在旺角街頭舉辦的有關六四的圖片展,他稱讚這個圖片展對內地遊客和年輕的一輩提供事實的真相,幫助他們了解歷史,同時也提醒那些昧著良心的人。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有很多人不是不了解事件,當時他還在打倒李鵬,現在他則絕口不提,甚至在立法會有關六四動議的時候投反對票,這一類人應該來看一看,可能上面有他的像。

已經是下午的三點多了,華叔表示必須回家休息一下,晚點還有悼念晚會呢!

十七年來,我們心目中的華叔就是這樣渡過六四的一天!豐富!精彩!意義非凡!

划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活動,趁著假日一家大小也一塊兒來感受熱鬧的氣氛,同時品嚐傳統食品-粽子。節目最後去看一個茶具展,透過這個展覽,可以瞭解到中國飲茶文化的演變歷史。

端午節是華人的重要節日,龍舟競渡更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在漁港香港仔的海面比賽,本地居民當然份外投入,遊客同樣感受到熱鬧氣氛。兩岸人群聚集,一起來欣賞端午節龍舟競渡,不管是安坐在看臺上還是在船上,或者走到岸邊找個好位置,都可以欣賞到節日的精彩比賽。不過比賽場外卻有陸地行舟。

主辦單位還特別在比賽的場外,安排了一個真的龍舟,讓觀眾和小朋友們來切身來體驗一下扒龍舟是什麼滋味!

記者:賽龍舟有什麼意義?

小朋友:紀念屈原!

記者:好玩嗎?

小朋友:很好玩!

記者:每年都來玩的這麼開心啊?

小朋友:第一次!

  

有家人參加比賽,當然全家老少一起出動捧場,打氣加油!

記者:往年有沒有來?

家長:年年都有來的!

記者:把家人都帶來嗎?

家長:是的!

記者:今天有多少人來?

家長:今日一家六口!

還有父子兩代同樣喜愛賽龍舟。

鄭老先生:赤魚龍隊打大鼓的那個就是我兒子!

記者:自己以前有沒有划過?

鄭老先生:有,以前年少的時候划過。

記者:那時賽的怎麼樣?

鄭老先生:我們以前賽龍船是蒲台第一名的!

這支經常奪獎的龍舟隊,成員是政府公務員,他們賽前準備每星期操練3次,對每場比賽都充滿信心。

隊長郭先生:有信心有實力,即可參加!

記者:你們今日的龍舟隊有什麼特別的?

隊長郭先生:沒特別的,全心全力以赴,團隊精神!

      信心,有!信心爆棚!

衝過了終點線,龍舟競渡也告結束。

端午節當然少不了吃粽子,這家位于銅鑼灣的上海南貨店顧客絡繹不絕。

店主祁老先生:(賣出)一個禮拜有幾万只,一年也只有這一個季節,我平時都有賣,不過沒有賣得沒多少,過節的時候賣得多一點。

這裡粽子款式繁多,長身的是鹹粽,三角的是甜粽,還推出了一些新品種的粽子,不過據店主祁老先生介紹,還是傳統的粽子最受歡迎。

店主祁老先生:嘉湖鮮肉粽、桂花豆沙粽、金華火腿粽,那些賣得最好,那些都是傳統粽。

記者:你們的粽子有何特別之處?

店主祁老先生:我們這裡的上海粽比較清淡一點,沒有綠豆,肥豬肉少一點,甜粽也偏淡,沒有那麼甜,現在的人怕甜,鹹粽怕太鹹,肥豬肉又怕,健康第一嘛。

相傳把粽子投入江中,是保護愛國詩人屈原投江的身體,不過時至今天,粽子已發展成端午節的美食。

中國人的飲茶文化歷史悠久,直至唐代中期,品茗文化日漸普及,文人茶聚已成為古人日常生活的消閒活動。香港茶具文物館展出120多件由唐代至清朝一系列陶瓷茶具和相關文物,有助於我們了解飲茶文化的演變歷史。

中國茶文化的基礎是在唐朝奠定的,其中陸羽的《茶經》更是世界上第一部介紹茶的專書,內容涵蓋廣闊,集中國古代茶藝的精粹。茶有助文人激發文思、陶冶性情

,所以唐代出現了大量的茶詩,隨著茶藝及茶詩文化的成長,陶瓷茶具的發展也一日千里。

唐代時期已經有各式的注子和茶_。唐代晚期流行點茶法,就是用注子盛著熱水注入已放進茶葉的茶_內飲用。

而宋代可以說是茶文化的形成時期,當時民間還流行鬥茶,是一種集體品評茶湯質素的比試。這些厚重的茶_是當時的重要茶具。

到了元朝,茶具的風格和型式基本沿襲宋代的特色,但是在技巧方面比較粗獷。

著名的紫砂壺是在明代出現的。

茶壺是16世紀的發明,主要是配合泡茶法的出現,早期的茶壺體型比較大。

後來人們知道「壺小而香不渙散、味不耽擱」的道理,便改製體積較小的茶壺。

清代首創的蓋_,還有色彩斑斕的茶具都是當時的特色。 清代更開創一種嶄新的飲茶方法──功夫茶,將中國品茗的藝術提昇至另一高峰。

現在的香港呢?

現代的香港人有喝早茶的習慣,所謂的「一盅兩件」,也就是代表他們傳統的飲食文化。

時間又到了!謝謝您的收看!下周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