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5年11月23日】【藝海漫遊】(107) 廟宇的木雕藝術-李松林:歌頌偉大神佛的彩繪歷經千百年的歲月仍令人震憾。
在全世界尚存的一些千年古蹟中,我們可以看到絕大部分,都是和宗教信仰有關的,就因為人類虔誠信仰的關係,所以那些古蹟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被保存了下來。
同樣的,台灣面臨社會的變遷,很多的古老建物幾乎拆除、損壞殆盡;相較之下,卻有很多保存良好、百年以上歷史的廟宇。
早期人類的藝術發源於宗教,在西方著名的教堂裡,歌頌偉大神佛的彩繪及雕像歷經了千百年的歲月,到如今依然是美得令人震憾不已;相對於西方的教堂,在中國有千年以上歷史的敦煌千佛洞等遺跡,至今仍然在沙漠中閃爍著無比的光芒;而在台灣的廟宇也是典藏藝術及文化的絕佳場所,堪稱另一種民間的藝術殿堂。
詹坤華:華人的宗教信仰,大部分都是在廟宇裡面推廣出來的,而這種宗教絕大部分都是勸人為善、善化民心的一種呈現。因此有很多藝術的、建築藝術的作品都是教忠、教孝、忠孝廉潔之類的,像他們廟裡面的書法、彩繪、雕刻,哪怕是雕刻裡頭的石雕啊、磚雕、木雕,都會呈現這些勸化人心的一種畫面。在鹿港的龍山寺也好,天后宮也好,就可以看到這種警惕世人的這種圖案。在天后宮裡除了忙於禮拜神佛的善男信女之外,導覽人員帶領著觀光客,細細的觀賞著在廊柱及壁面之間的雕塑彩繪,及當地特有的文化。鹿港天后宮算是應該很早很早的,他是在康熙年間,之前就有小的那個媽祖廟,後來因為施琅將軍平台過後,他把父親的,從媚州祖廟請來的二媽留下來,然後再選擇了這塊地方,把他蓋起了我們這個天后宮,這樣算起來的話,大概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經過這樣漫長的時間,廟宇經常有修復,每一次修復都會有很多藝師來協助修建和整建。天后宮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三百年來一直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也是香火鼎盛的一座廟宇。我們中國的廟宇文化,跟藝術是有絕對相關的。在鹿港的廟宇裡頭呢,龍山寺和天后宮可以說是雕刻藝術的精華所在。要說廟宇是典藏民間藝術的殿堂,一點都不為過,集數百個民間藝師的作品,數十年來靜靜的執守著各自的角落,把廟宇烘托得十分的莊嚴神秘。一座廟宇的興蓋,這中間很多的藝術家,包括書法、彩繪跟雕刻的,會有很多人來共襄盛舉,他們都會拿出看家的本領,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把他給呈現出來。在八十幾年前,鹿港天后宮還在大肆整修的時候,就有一批唐山師傅、台灣師傅,共同把我們的龍山寺美化起來。今日的參觀廟宇的遊客,在讚賞之餘,驚嘆的想像八十餘年前的壯觀場面,大批的藝師及工匠投注他們一生的心血,以最精華、最燦爛的作品,奉獻給心中崇敬的神祇。詹坤華:這中間有一位我們的一代匠師、宗師,就是李松林先生,他十八歲的時候,就來主持,也可以講是主持。那裡面的匠師,雖然有些是他的長輩,有的比他年長,可是因為他技藝超群,他可以說是一個帶頭作用。
木雕家李秉圭-(李松林之四子)所謂鹿港天后宮的重修等於整個是重建的。鹿港天后宮那些作品都是非常年輕的時候,都做得非常非常的剔透,非常好,有一句話,他們很多泉洲師傅跟潮洲師傅看到,當時看到老先生那個年齡,那個工作的那種作品,他們都怕了,他們說鹿港這個地方,給他們不好討生活。雖然有句俗話說英雄出少年,但在當時嚴守傳統階級制度的鹿港要冒出頭來,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在當時十八歲的李松林即綻放出萬丈光華,才能以少年藝師的角色擔任重建天后宮的主持工作。
休息一下
**********************
日前為九十三歲去世的木雕大師舉辦了百年紀念展,十八歲即嶄露頭角並帶領天后宮重建工作,李松林在木雕的領域上耕耘了長達七十餘年的時間,人稱木雕聖手,在台灣的木雕界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詹坤華:李老先生,他們是福建永春人,他的曾祖父李克鳩到台灣來以後,就開始從事很多廟宇的雕刻工作,松林先生得到這種家傳,耳濡目染,年輕的時候就有興趣,加上他反應比一般人快,思想也比較靈活,所以他在從事這個木雕的時候,成就很高。這裡的很多作品,等下我們可以參觀一下。天后宮是李松林最早參與的廟宇,然而不只是天后宮,其他著名的寺廟包括龍山寺、三峽祖師廟等等都留有非常經典的作品。很有意思的是,一個廟宇的建立或者是整修,都是很多的藝師一起來作的,所以,每一個藝師就會將他特色的東西和文化突顯出來,像李松林老先生在這個山川外,裡面有八仙,一個是韓湘子,一個是李鐵拐。還有,這白菜的吊桶,那也是松林老先生的細雕,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們都有協調過,你做哪幾隻獅子,你做這幾隻象,要放哪裡?看他的程度,看他的輩分,要放在前或後。東西作品要擺在哪裡?還要看他的輩分?有趣的是同一組作品竟然分屬於不同人製作,而且在寺廟中擺放的位置還要看藝師個人的輩份;其中李松林的作品渾圓流暢,線條動感十足,作品帶有豐富的表情,極具戲劇張力。一般在欣賞雕刻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看,這作品的精神表現在哪裡?如同李松林老先生在天后宮,八卦藻井底下的兩隻獅子,右手邊這隻獅子,你看他的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就要衝出去的感覺;左邊這一隻呢,好像要跌下來的一種感覺,可是又沒有跌下來。這對獅子雕刻的很活,旁邊也有小獅子陪著他。這個畫面,如果我們仔細看的話,會非常震撼。繁複華麗的八卦藻井下共有四對獅子,分別由四個技藝超群的藝師製作,據說藝師們不在當時論高低,而是要留給後世的人去評斷;可見工藝家們爭的不是一時,而是以流傳千秋萬世的心,認真的對自己的作品負責。最上面喔,包括從前面進來,有人身四暢,外面的那個是伸懶腰。在伸懶腰底下的那頭象,你注意看一下,一般象的耳朵都是下垂的,唯獨他是張開的,他就是在聽,在諦聽。哪怕是說,他本身的架構連同他的配飾,也雕的很細,很好看!那三個字也是整個座,也是李松林老先生的雕刻。他就是有天份,再加上他很勤、很執著,所以當然就會有很好的藝品產生啦。從十八歲開始在天后宮工作了四年的時間,李松林留下了很多精緻而又歷久彌新的作品,接下來他除了廟宇、個人收藏或家具等木雕工作,接受各方委託製作的工作一直到七十五歲。
木雕家:李秉圭:藝術跑不出宗教,很多題材上都是從宗教、神話、傳說、戲曲這些裡面擇錄出來的
那十八羅漢這種題材是我們時常在應用上的,因為這個一些羅漢,祂可以表達很多、很多變化,不管是吉祥的,或是詩詞裡面的東西也有,現在看到十八羅漢是宗教性的,那有的是文學性的。七十五歲的年紀已經超過一般退休的年齡,但對李松林來說才剛剛開始,在此後十幾年的時間全心全意的投入自我創作的木雕生涯,用最崇敬的心,雕刻了他心中最美的神佛雕像。
休息一下
*****************
李松林的木雕工作室座落在天后宮附近巷道內,由繼承衣缽的第四個兒子李秉圭掌管;如今木雕工作室仍然數十年如一日的維持著李松林時代的模樣。從少年時代開始跟著木雕大師李松林學藝,並在這裡工作了二十幾年的師傳,認真的在雕刻著一幅有一百隻獅子在畫面中的浮雕作品。工作室:記者:這樣一個要做多久?「大約要三十個工作天。」記者:一個人把它完成?「對,一個人。」每一件作品皆採用責任制的方式獨立完成,也因此,作品上保留著匠師們各自獨特的手法和運刀的風格。記者:你本身怎麼會對木雕的東西感興趣呢?「興趣是培養出來的,早期我們父母給我們學功夫,來保障我們以後的生活,以前的觀念是這樣的。然後到這邊學,培養出對它的興趣來。」
在清朝時期排名在全台第二大港埠的鹿港,保留了很多傳統文化及工藝,諸如木雕及錫器等等工藝精緻華麗的程度聞名全台;然而不只是工藝,就連傳統嚴格的師徒制度也是完整保留下來。「以前我們來做學徒時,據說老先生早期的時候更嚴格啦!後來,我們來學藝的時候,就比較不會那麼嚴格。我們學藝的時候,都有師兄弟一起互相指導。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老先生都會在旁邊指導,看你哪個地方做的不完美。」記者:他的要求很完美嗎?「對對對!老先生他的東西,都要求的很完美,不能有一點點瑕疵。該要求的他就會要求啦!」記者:這樣也有好處啊!
「對!如果我們要學功夫就是要這樣,底子要打得很穩固。」以精細的作品聞名的木雕大師李松林,雖然我們來不及看到他本人的風采,不過從作品中不難看出大師做事一絲不苟,處處要求嚴格完美的創作態度。記者:李老先生他讓你覺得…,例如說,他平常生活也好,他講過什麼話也好,讓你印象比較深刻的?因為他人已經不在了。「民國七十幾年吧,中影製片場跟我們老師接洽要拍一支片子叫『泥土雕刻情』,這片名好像是這樣子,以我們老師做雕刻為背景。當時中影跟我們老師就有個構想要做一個作品,我們老師提出來說做一個自雕像。一面拍攝一面做,做好了以後,我聽老師講了,他做雕刻這麼久這麼久,從沒接觸到做自雕像這種東西,以前自雕像都是雕塑的,現在是用木雕,很少人有這種創舉。他就講了說:『活了這麼久,又學了一個新的功夫、一個新的技術。』所以,我們有一個觀念就是說,你在雕刻,每天都在創新,你每天都會接觸到新的…,因為有新的疑點、新的人要去突破。所以,我們就伴隨著他給我們這個觀念。」記者:就算他是年紀很大的老師傅了,他也認為他一直在學習。「對對對!」令人感到震憾的是李松林自雕像,因為木雕只能雕去木頭而不能加塑,一刀下去刻壞了就無法重來,那是一般傳統工藝師從未嚐試過的寫實雕法;木雕大師李松林在七十幾歲的時候仍然以學習的心態完成自雕像,所以也帶給徒弟們很大的借鏡,以創新突破的心面對每一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