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节目,我是主持人安娜。2005年是著名的相对论诞生一百周年的日子,也是爱因斯坦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因此今年被订为爱因斯坦年,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和布朗运动三个不同领域里的重大成果,以及他的广义相对论原理,对现代科学的贡献得到世人的赞誉。今天是4月18号,也是爱因斯坦逝五十周年的纪念日,今天我们请韦实来谈一谈爱因斯坦和他的启示。韦实,你好。
韦实:安娜,你好。
安娜: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令很多人惊叹,但是世界上真正能明白的却不多,你能不能给我们的观众朋友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相对论是怎么回事呢?
韦实:首先声明一点,我也不是真正的明白,但是我从阅读的材料里面我的理解,和观众朋友分享一下,如果您对相对论感兴趣,您自己去读,如果您不感兴趣,就是想了解一下,那么我一说,您一听也就过去了。
基本就是这样,它有两部份,一部份是狭义的,一部份是广义的。狭义的里面比较经典的也有两部份,他假定光在各个空间中的传播都一样,而且不同的人在参照性上都假定是一样的,这个理论就比较复杂了;再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E = M × C的平方,就是能量、物质和速度是可以转换的,就是原子分裂。原子质量的衰减就造成能量的释放,造成了原子弹,这是一个著名的方程。
更有意思的是,关于光的传输,正因为光的速度以相对而言,比如两个物体以光的速度互相接近的时候,在一个物体上看,另外一个物体的钟表就变得很慢很慢,也就是说在接近光速的时候,时间也会相对变慢,就是有时间膨胀的理论。这个理论会带来什么呢?比如星际旅行,一个飞船如果接近光速的话,这个飞船上的时间对于地球就相对静止了,如果达到那一步,那么宇航员就不受寿命的限制;再一种,在黑洞的旁边时间可能都永�了,这给后来的天文学带来很大的意义。
这个理论其实也回答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人讲:“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如果以相对论这种方式来看,如果在另一个空间里,它的速度都已经接近光速,甚至我们假设它超过光速了,他的时间对地球无非就是静止或是倒流。从这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两个空间时间不一样,像以前这种神仙的传说,相对论某种程度上可以回答这种问题。
再一个角度就是广义的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讲整个宇宙,它有一个宇宙的常数,当然这是一开始啦,因为宇宙它那边有两种力,刚开始他只认为宇宙在膨胀,膨胀以后造成了宇宙常数以后,宇宙才能形成一个平衡,不然的话宇宙就是一直胀膨或一直坍塌,就不会保持一种相对的稳态,他认为有这么一个常数在,两种力量把宇宙维持形状。后来看到天文上的发现,他认为宇宙常数可能是错了,因为他确实看到宇宙在膨胀。
可是近几年有人提出了 “暗能量的学说”,就是说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是对的,对在哪里呢?现在看到的这种能量起了相反,一阴和一阳,一个拉,一个伸,一个往外拉,一个往里拉,保持一个宇宙的平衡态。现在有科学家发现了,暗物质或者暗能量在宇宙中占的比例,甚至比我们眼睛能看到的物质能量,倍数还要多,力量还大。
现在到了这一步,很多人从相对论开始探究宇宙,发现这样的宇宙不可能只有一个,有千千万万个宇宙,而且宇宙之中,包括我们这个宇宙,很多特性,很多物质我们都不懂。狭义相对论可以说推翻了牛顿当年的经典力学,他在一个更加高的程度上看问题,也直接导致人类冷战里面核的互相威胁,包括我们对核能的利用,广义就给人很大的思维空间,就是跳出地球看问题,在整个宇宙空间上看问题。从小的来讲,这是科学的革命,大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个革命。
安娜:我觉得你说的真的是革命,因为在我们三维空间中,真的要能理解相对论的确是得费一番脑筋的。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和布朗运动,三个不同领域里取得了重大成就,还有他的广义相对论原理,在当时受到大多数人的怀疑,甚至非常坚决的反对,你觉得当时爱因斯坦那种超然的应对,给人什么启示呢?
韦实:首先,他做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做为一个自然规律的探求者,他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就是他对于自己通过理性和数学计算,或通过种种的推测、假说,他认为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所以他并没有因为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像光电效应,像相对论,包括布朗运动,后来实验数据出来,才支持爱因斯坦那些假说,尤其是广义和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可以证明光线在某种场作用下可以弯曲,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一开始他认为,做为一个科家而言,提出批评意见的很多人并不是出于理性,出于从科学探讨上来否定,而恰恰是因为他认为不存在的事情,或者他没有看到过的事情,他用常理来规定:你肯定是错的。他并没有想到如果都用这种想法来规定,来衡量的话,科学的本身都探究你知道的东西,就不称为科学了。如果什么东西都可以被一般人所理解,那么人类社会永远是这样,因为你能理解的只是你知道的,而恰恰探讨的是你不知道的东西。这给人一个启示,他并没有因为舆论,或者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他之后对广义相对论有一个修正,他抛弃了宇宙常数,他自己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看到望远镜里面的宇宙在膨胀,在实验上就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推翻了自己的假设;可是过了几十年,有人提出暗能量的学说之后,发现他当时所假设的宇宙常数完全是对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己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不好的范本。就是说按照自己理性的推断、自己的运算,并不一定要臣服于外面的观察,和某某人的讲法,因为毕竟观察的结果也存在错误,人从不知道到知道,其中也有学习的过程。这个启示就是说,坚持真理是很难的,但是很必要的。
安娜:你说的这些现象,我想很多人都经历过,至少听说过,在很多人还不了解一个新的事物或者一个新的理论出来的时候,马上很多人就站出来了,坚决反对并且否定它,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韦实:我觉得这是人类共同的一个弱点,也是人类的一个惯性,他形成了一种想法,一种观念以后很容易固守,而且把它做为自己的一部份;换言之,新的理论的出现必然对旧的理论有冲击,先不管他是对是错,当然新的理论也有错的,而且很多是很不好的。反对者维护的是他的知识,维护他的观念,甚至于维护他的本身。一上来很多人都是用他的感情来说,这新的东西我不能了解,所以他是错的,是异端邪说,大帽子往上扔,他在维护他自己。
有一个例子很经典,几百年前人类认为地球是平的,几百年前人们认为看到的光线就是这样,看不到其它的光线,只有可见光之内的范围是这样。更经典的是,几个分钟之前,你还认为地球上是有人类、有生命的,外星人都不存在。这些就存在着他是用感性来衡量,还是用理性来衡量?如果是理性话,他会用经典的学说和新的学说来对比,理性的衡量你到底是不是对的?如果有疑问,疑问是什么?
可是人一般都不是按这种思维方式,第一个想法都是用自己已经形成的,已经知道的东西来衡量;而他恰恰忘了新的东西之所以新,或者和旧的不一样,有些东西不能用你已经形成的常理来揣测,你的思维方式都要发生一种变化,而这个是人最不希望做的事情。所以从日心说开始到地心说出来,哥白尼、伽利略都遭到这种否定,这已经是成为惯例的事情。
安娜:所以我们看到人中的很多学说,还是有他的局限性的,包括爱因斯坦这么伟大的人物。不过最近德国政府,把爱因斯坦的语录用醒目的红字,刷在总理府和其它公共建筑物的外墙上,那个语录是说: “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的”。 德国还把今年定为爱因斯坦年,把他视为德国的英雄,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韦实:主要的原因,首先爱因斯坦是一个很伟大的科学家。德国其实有三个人,马克斯、佛洛依德、爱因斯坦。对人类起到最坏的作用的就是马克斯;佛洛依德提出了一个自己的心理学学派,对整个西方的心理研究,他是起到了一个鼻祖的作用;但是对整个世界影响最大就是爱因斯坦,比如原子弹也好,光电效应,卫星定位系数,这些都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有直接相关。
再一点,爱因斯坦在当年纳粹统治的时候,他是第一批站出来,而且否定了纳粹的一切,勇敢的放弃德国国籍,站出来反对纳粹的迫害,他发声了。在美国造原子弹的时候,他发声了,说原子弹不能造。开始的时候他是要终止纳粹的暴政,所以提出来让美国造原子弹,结果突然发现战局已定了,美国再搞原子弹就是对人的屠杀,他马上提出原子弹不能造。
这种勇气及真正坚持真理,还有他对人权的重视,比如他讲:“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的。”不要说是在当年,在现在,这样的话,在一个范围内其实是很有革命性的,比如在中国,我相信很多人并不认为这句话就是对的了,我觉得这是很可嘉的一点。
安娜:你刚才说到他在原子弹上发表一些意见,有一种说法是科学家就应该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不应该参与社会上的任何事情,爱因斯坦在诺贝尔宴会上发表了这一番讲话,我想有很多人会认为,他是参与了这种社会行为。你怎么看爱因斯坦,做为一个科学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呢?
韦实:像我刚才讲的,爱因斯坦也抨击过纳粹,当时盖世太保要刺杀他,结果他跑到美国来了,现在的说法爱因斯坦就是搞政治,没有什么可讲的。可是他自己怎么讲呢,当时有朋友劝他应该洁身自好,爱因斯坦讲,做为一个科学家应该是为人类的利益而服务的。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如果你不管这些事情,就很不负责任的把权力扔到一些可能危害社会,危害人的人手里;科学家虽然是来研究科学的,但是他并不是不尽义务,没有社会道德的吧。而且追根究底,科学家做的这一切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如果有人利用这个成果来乱搞,把社会往反方向推,做为一个科学家首要目地,确实是要制止这些事情发生。爱因斯坦一直倡导人权也好,倡导停止原子弹也好,这个和平的理念,才恰恰是做为一个科学家真正应该做的,他也做出一个个人的典范。
安娜:对爱因斯坦来说,这么有成就的一个人,在当时名利都有了,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很难得的。对科学家来说,爱因斯坦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他晚年却转向神学、佛学和信仰的研究,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韦实:他自己就提出来了,当时大概有二个方面的关连:第一个,就是能跟科学相共存,而且能弥补科学就是佛学;再一个就是,哲学是引导科学的,佛学是哲学之母。这两项说明,科学只是一种工具,他认为宗教才是终极的目地,科学只是一个工具,它不是最后的目地,如果本末倒置是很危险的。
爱因斯坦、牛顿都有共同点,就像牛顿研究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研究整个的宇宙,他发现这么一个宏大的机制,而且很有规律,有各种各样的平衡手段。我的认为是,他很可能发现这不是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终极的所在,或者是神的存在,这是他真正发现这一点的原因所在,然后把兴趣投在神学和宗教里面。
后来他钻研佛经的时候也是发现了很多,他可以讲“佛学是哲学之母”,他肯定是已经对哲学,甚至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包括一些观点他是可以接受的,他才可能对这些进行自己的研究。所以我觉得,倒不是说到晚年要找一个寄讬,而是他真正发现了,科学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有了认识的尽头了,他有认识不到的东西。而这种概念或者是认识的方法,只可能在宗教和对神的探讨中得到,我觉得这是个主要的因素。
安娜:谢谢韦实。观众朋友们,感谢您收看这次《热点互动》节目,希望人类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局限,能够更多的探索宇宙的奥秘。感谢您的收看,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