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第七十三集: 海歸現象探析(上)

Facebook

【新唐人】海归,是中国大陆对海外留学归国人士的统称, 说起海归,中国最早的一位海归叫容闳。

他于1847年1月4日在广州的黄浦港登上一艘名叫“亨特利思”号(Huntress)的帆船,远渡重洋,在惊涛骇浪中颠簸了98天,于1847年4月12日到达纽约港。三年后,他考人了耶鲁大学。于185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留学生。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廿六日,就在中美正式建交的前几天,五十名大陆官派留学人员搭机飞往美国,这是中共建國三十年来,首次派遣留学生前往美国,距离一八四七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学生前往美国求学,已经过了一百三十年。

据统计,自1978年至2003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约70万人。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大陆面临留学生「一去不回」的人才外流严重问题. 近几年,随著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留学生回国就业或创业,海外大陆学人开始逐渐回国。中国教育部报告显示,二○○三年留学返回中国人数达两万两千一百人,比二○○二年增加十二点三个百分点。据中国外交部统计,目前已经有十四万名留学生返回大陆。

容闳。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学生,也是第一个海归。他于1854年返回中国,并在中国从事留学教育事业。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海归他们回国的初衷,心态和希望又有什么不同呢?

标题:回国-海归的憧憬

TONY:

“我觉得心态非常不同,他们当时回去就是为报国。象我们这代人,有些个人主义的色彩在里面。我们考虑问题一般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

LEI:

” 我想对于大多数想回国的人来说,中国吸引他们的就是那种好像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激动人心的机会,总觉得大家都在折腾点什么事情。好象要是折腾对了,明天就能发财。“

TONY:

我是2001年回国,我一个朋友介绍我认识了这个上海公司作IT的。

LEI:

我先生是2000年的春天回去的。

TONY:

“我觉得我在这待了这么多年了,作为一个普通工程师你差不多已到头了。回去后确实有那种主人公的感觉,你做的事情都是你自己的事,它确实是你自己的事,那些资源你可以利用,你可以利用一些其它的资源来帮助你实现你的目的。"

几年前,海归多是外国企业派驻中国,在中国拿海外工资的华人。这一类海归生活比较优越。近年来,这种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海归是想回国创业的华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出国,还出现了一种读了一两年硕士或专科学校,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小海归。

TONY:

你总觉得有希望,即使是在你最落魄的时候,压力特别大时,第二天你肯定会看到新的希望。这种东西在美国是没有的,他每天都让你过得激动人心的那种日子。

TIANLUN:

中国经济毕竟比发达国家增长的快。快的时候呢机会就应该多。这是一个普遍的道理。

JOHN:

这些机会,总体上来讲是国内的机会,海归要抓住这些机会的话那,他们要被动地去适应他们。所以这机会的本身并不是给海归人员创造的。很多是海归人员必须经过自身努力,或经过回国重新适应一遍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TIANLUN:

这种机会往往是对年轻人来说的,年轻人或者是事业有成了,有经验的,适合那发展的人。对于海归,我觉得他的机会在于国外投资的这些企业,银行。

JOHN:

他们很多方面招中国人也是想通过中国人打通中国人的关系。并不是想通过中国人在用他们在美国学到的东西,所以海归的价值是被抹杀的在这种情况下。

标题:理想与现实

TONY:

你回去的话,一般很难挣到你在美国的工资,能拿到一半就很幸运了。

TIANLUN:

“关键是你有多少这样的人回来,如果回来的人多了,他的需求不那么多,那么工资必然会下降。"

随着中国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海归派的起薪逐年降低。 90年代中后期海归派的年薪动辄 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中国留学生的平均年薪二○○一年为六万元人民币,二○○二年降到五万元,二○○三年又降到四万三千元,约合五千两百美元。

TONY:

如果公司里有个海归,首先他的门面比较好看。特别你要再是个名牌大学的,你哈佛,MIT的,回去。他说,我公司有个哈佛的,大家都知道。他名头好听,另外,你可能知道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具体操作时你会提出些建议,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但少走这些弯路能给他省多少钱?比如说他能省十万块钱,结果你的工资是五十万。那最后他是省了还是陪了?

JOHN:

海归想回去把美国的东西带回去,但他用到的,他的价值体现还是他是中国人。并不是他从美国带回去的,这是对美国人来说是这样的;对中国人来说呢,他也不是说他美国的实质的东西重要,而是他头顶上的光环现在比较漂亮。那么那个光环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退下去。

TONY:

“就像我回去时,我们公司我工资最高,我回去后我才发现,我比CEO高好几倍。这你没法证实它的合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你所拿到的报酬是不合理的。不合理就不会长久。你所拿到的报酬是不合理的。不合理就不会长久。"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生活水平比较低,花费小。虽然收入减少了,生活质量未必降低。海归在海外都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们回国后在具体生活中都面临哪些挑战呢?

标题:房子,孩子,妻子

LEI:

如果你要在中国过和美国相当的生活,中国只有更贵,不会更便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几个大的开销,中国都比美国贵。房子,现在北京上海的房子已经不比美国的便宜了。汽车,中国的汽车比美国的更贵。最重要的一条,孩子的教育费用,在美国,大多数华人都是选学区比较好的地方住,孩子都上公立学校,也不用交学费。可是你回中国你怎么办?你要是上美国学校,大家都知道,那学费都得几万美金。

TONY:

我刚回去的时候小孩小,我觉得我当时的想法也很天真。我回去的时候小孩两岁,到她上学7岁,还有四五年好折腾。我在那折腾四五年,不行了我再回来。现在想想,其实你真在那折腾四五年,你没折腾出来什么你回不来了。你怎么回来?你回来现买房子,你钱从哪来啊?

LEI:

如果上国内的小学,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说,你的孩子也不见得一定适应,因为他在那个环境里非常特殊,你再跟他说你没有什么特殊的,你跟其他的中国小朋友都一样,他还是特殊,因为他是美国人,他随时随地就可能去美国。就是说把孩子放在那么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我觉得对孩子成长不是很有利。

TONY:

我是希望我的孩子接受美式教育而不是中国式的教育。因为即使你不在乎成绩,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乎成绩的话,你就会随着他们去了。

中国之所以给小孩那么大的压力是他希望小孩成绩好,以后能上大学。我没有上大学这个问题,他成绩不用那么好,我希望他全面发展。我希望他能够比较豁达,比较开朗,比较乐观。这些东西使人有一辈子的好处,而不是我上了大学就完事了。这个比成绩重要得多,你现在是这么想的,到你到了中国的时候,如果你成绩不好的话,你就不太容易高兴。因为从各方面来的压力导致了这个,所以说你现在想象的和你到那后做的是不一样的。

LEI:

“很多人,他都是在想象,觉得说我请个保姆呀,很省钱。那都不是什么钱。当你要真的打算搬回国生活时,这些具体的事情都放在你面前,你一个一个去面对,去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回中国生活是非常贵的。"

海归们回国不仅仅面临经济上的压力,孩子教育问题,同时,习惯上的差异也会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TONY:

你想想看,你如果在那儿拿,不说多,1万人民币一个月,人家对你的期望值是什么?你早九晚五来了,人说我付你那么多钱,对吧,哪些人干12,14个小时,他都拿不到你的一半,你自己也不舒服。

比如说在晚上九点钟我跟我的同事说我得回去了,我得回家了,他们觉得很不理解,我回到家我太太也很不理解,你怎么这会才回来?星期六,星期天,没有这种概念,星期六一般跟老板一块出去,谈谈工作,有时接个电话,来北京吧,我当时在上海,星期天晚上做火车就过去了。完了星期一又做飞机又回来了。那么你星期六也可能就出差了。

当时我回去的时候呢,我希望我的太太能找一些事情把自己的时间充实起来。比如你不想上班的话,你是不是出去做头发啊,找朋友去玩啊,去外面买东西啊,但这也看各家的太太了,她喜欢什么。

LEI:

如果是做为一个太太整天见不到自己的先生,做为一个孩子,整天见不到自己的爸爸,虽然说有点钱,我家里有佣人,我觉得那种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

TONY:

我觉得在中国,大家的期望是男的不应该那么顾家,大家都这样想的。至少在时间上,你可以把钱都给你太太,但你不能把时间都给你太太。这是中国社会对男的希望。

JOHN:

“现在我觉得中国还处在一种资金积累,大家还在摸索,在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最佳?就象邓小平说的在摸着石头过河,我想等着摸着石头过河,河过得差不多的时候,海归人员再推一把力,那我觉得最好。现在如果海归人员也是回国摸着石头过河的话,我觉得有点浪费了。"

可以说,如今对大多数海归来讲,「海外镀层金、回国拿高薪」的好日子已不复存在。在考虑归国之前,除了憧憬国内机遇的同时,大家也需要静心考虑如何面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和价值观念上的挑战。下一集,我们将和大家继续探讨海归的入乡随俗,海归在国内创业情况,以及海归者与家庭的得与失。谢谢大家收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