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1月08日訊】北京當局一再延遲的「化債方案」,現在終於出爐。中共人大常委會新批准發行的6萬億元專項債券,外加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的專用資金,總計在未來5年內有10萬億資金可用於化解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專家認為,此舉旨在「拆彈」,然而需求問題仍未解決,僅化債而不從體制上進行改革,也只會是揚湯止沸。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後,中共名義上的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當地時間11月8日下午批准一項關於「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而這項法案的重點是批准發行新的專項債券,用於置換地方政府多年積累起來的隱性債務。
在當天下午4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宣布了上述決議,並介紹了這部法案的內容要點。
據藍佛安介紹,從2024年開始,北京當局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資金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可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其中,新增加的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將分三年安排,從2024年開始,每年安排2萬億元用於支持地方政府置換各類隱性債務。
藍佛安宣稱,中國政府(中共當局)「還有較大舉債空間」,疑似暗示未來還有可能繼續擴大發債規模。
外界分析,這次北京當局推出的所謂「十萬億化債方案」,實際上就是把利率高、管理不透明的地方政府的表外債務,置換成利率低的表內債券,可幫助地方政府節約數千億元的債務利息,避免債務危機在短期內大爆雷。預計地方政府所建融資平台發放的「城投債」,將是本輪債務置換的主要對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截至2023年底,中共地方政府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總額將達到60萬億元人民幣,約占當年GDP的47.6%。而貸款、債券和影子信貸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都是中國金融體系中日益嚴重的系統性風險源。
外界認為,中共當局這次出台的財政政策明顯旨在「拆彈」,並沒有如投資者此前所期待的那樣著力於提振經濟。有財經專家也指出,化債雖然能夠暫時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但需求不足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在《財經》雜誌總編輯王波明的自媒體頻道「聊一波」中,前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以嘉賓身分回應主持人相關提問時就直言:「化債並不能解決市場需求問題,它並不能培養稅源。」
許善達表示:要解決稅源短缺的問題,還是需要房地產政策能夠把市場帶動起來。現在的問題是,即使政府給房企減稅或提供資金「保交樓」,房地產開發商也沒有動力去把爛尾樓蓋完,因為即使修建完成了,許多房子還是賣不出去,根本的原因就是需求問題沒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今年10月29日在清華大學舉辦的一個經濟論壇上發言時,曾就自己提出的「10萬億刺激規模」概念解釋說,當經濟面臨很大壓力,在短期內有可能快速下滑的情況下,採取刺激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任何刺激措施都是有代價的。
他說:「只有刺激,沒有改革,長期看解決不了我們面臨的需求不足問題,但是我們看到一種傾向,對刺激感興趣,對改革不感興趣。」
(記者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