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45%關稅 即刻生效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1月01日訊】歐盟決定從10月31日起,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關稅提高至45.3%,措施將為期5年。此前雙方已歷經數月的談判,儘管中共威脅進行報復,但歐盟表示,電動車產業的競爭,必須以公平和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基礎,除非找到友好的解決方案,否則這項關稅將持續5年。

歐盟對中國補貼電動車政策進行調查後,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增關稅,正式開徵最高35.3%的反補貼稅至少5年,合計一般關稅後,最高達45.3%,最晚10月31日凌晨12點起生效。

歐盟對中國製造商徵收的關稅分別為,比亞迪17%,吉利18.8%,中國國有上汽35.3%。

歐盟執委會指出,調查發現在中國生產的純電動車,整條產業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的政府補貼,對在歐盟生產的業者帶來經濟損害的明顯威脅。

執委會表示,中國透過補貼整個生產鏈提高了其在歐盟的市場占比。這些補貼包括地方政府為工廠提供的廉價土地、國有企業的廉價鋰電池供應、國有銀行的稅收減免和輕鬆融資。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它不單是打擊了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競爭力,同時也揭示了中國的靠補貼、靠鼓勵出口、靠用概念上面忽悠,爭取國際這些所謂的氣候談判籌碼的方式,正在面臨越來越多的困境。這種策略已經是現在被揭露,而且就可能會失敗。」

學者表示,歐盟這項新措施不只打擊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的競爭力,同時也隱含某種政治因素。

黃大衛:「因為北京跟莫斯科的互動非常頻繁,而且在俄國侵略烏克蘭的問題上,北京一直不肯跟歐盟進行一個協作。所以歐盟它的潛台詞是不能同時賺歐盟市場的錢,同時在出賣歐洲的利益。所以這是針對電動車的低價競爭,與其說是單純的產業競爭經濟問題,其實深層次的背景,是一個地緣政治安全跟意識形態的之爭。」

歐盟表示,中國每年需要出口300萬輛電動車的閒置產能,相當歐盟市場規模的兩倍。鑑於美國和加拿大已實施100%的關稅,這些電動車最明顯的出路就是歐洲。

黃大衛:「中國因為在過去老三樣,服裝、家具、家電方面,在全球是一個壟斷性的競爭地位,但是它現在想轉移到汽車,因為汽車產業是在進出口貿易裡面全球最大宗商品、最大成交的一個行業。所以通過這種舉國體制,利用犧牲本國老百姓財政的福利跟財政補貼,然後通過碳排放,想通過這個百年不遇的機遇,去壟斷全球最大的一個出口市場,汽車。明顯我們看到這做這個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擴大出口,去壟斷世界的一個出口佔比,同時就是推動中國在全球經濟的話語權。」

中國資深金融人士徐真認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表明一些國家對抵制「中國製造」的態度上有了積極意義,但是完全阻擋中國電動車進入歐盟可能性不大。

中國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徐真:「因為比亞迪的廠商已經在歐盟等成員國家建廠,可以繞過關稅壁壘。另外,由於低成本的優勢,即使從中國進口,在歐盟加徵關稅,部分企業,比如比亞迪,還有25%左右的利潤。另一方面,中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政黨,歐盟國家和人民對中共的本性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姑息綏靖它。中共是把電動車產業作為對歐盟的超限戰的武器,擊垮歐美電動車產業。」

歐盟執委會在啟動反補貼調查一年多之後,決議加增關稅,評論認為,顯示歐盟與北京的談判無法取得實質進展。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