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小城撤銷超900個機構 惹嘲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9月13日訊】中共地方政府財政吃緊,多地宣布所謂「精簡機構」。近日,東北小城、吉林通榆縣超900個機構被撤銷的消息,引發輿論譁然。大陸網民嘲諷,「冗官冗費、觸目驚心、剩餘的機構還有多少個?」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近期,湖南、山東、四川、江西、廣西、浙江、江蘇、吉林等地,撤銷大批基層議事協調機構。

其中吉林通榆縣撤銷議事協調機構超900個,150個縣級議事協調機構,撤銷125個,保留25個;縣轄3個街道、16個鄉鎮所設立的810個議事協調機構,全部撤銷。

通榆縣地處吉林省西部,全縣下轄19個鄉鎮、街道,截至2023年年底,現有常住人口26.5萬人。而常住人口只有6000多人的雙崗鎮,此次撤銷109個議事協調機構,是全縣撤銷數量較多的鄉鎮。

雙崗鎮議事協調機構設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3年。通榆縣150個縣級議事協調機構實際上很多已不再承擔相應職責。

報導稱,這些議事協調機構,一些地方甚至為了應付上級考核而「空設」,導致議事協調機構數量不斷膨脹,給基層帶來了很多負擔。

一名曾在基層鄉鎮工作數年的某直轄市政府直屬部門工作的官員范正(化名)稱,鄉鎮成立議事協調機構,其中一個原因是向上級顯示重視此工作,進而得到各種資源支持,並通過開會、發文、考核做為考評依據,形成「紙面政績」。

此事曝光後,引發輿論嘲諷。

有人說,「通榆縣才多大地方取消900個,太嚇人了。」「撤掉了900多個,剩餘的機構還有多少個?」「一個縣九百多個,一個市多少,一個地區多少,一個省多少啊,細思極恐。」「全國有多少個協調機構?」

「全國都該這樣,議事機構要有結束時間表。很多『xxx工作小組』,『xxx項目指揮部』從成立之後就再也不解散了,相關工作早就做完了,牌子就一直立著……」

「原來老百姓要養這麼多人,怪不得活的累。」

「這邊撤銷,那邊增設,保持平衡,純粹折騰。」

「編內人減少了嗎?」「好多個領導撤了幾個?」「只是取消,不是人員減少,高興啥!」

「不要說減少了多少機構,要問減少了多少人,被裁撤人員是不是又去了下面的三產公司?」

「掛個牌報個名就可以躺著拿錢了。」「掛牌子不辦事兒,多了。」

9月13日,時事評論員岳山對新唐人表示,中共政府、特別是地方基層,經常接到上邊的任務,就搞些臨時搭建的領導小組、指揮部之類,弄些經費,其實人員也是各部門抽調的為主,工作幹完了就完了,不可能再拿到經費,只是這些所謂的協調機構就一直掛著,沒人管。現在可能某個新官上任,想搞點政績,就拿這個空的架構開刀。拿掉這個不涉及財政困不困難,只是反映出中共的官僚運作模式罷了。 但官媒煞有其事的大做宣傳,就很無聊了。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曾對新唐人表示,中共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龐大的一種官僚體系的存在,相當臃腫。這些官員除了要消耗大量的財政支出,增加百姓的負擔,還會魚肉百姓,去搜刮財富,使得在中國社會老百姓是苦不堪言。

李元華表示,中共所謂的機構精簡,直接原因是經濟下滑,特別是地方政府虧空。過去這種政府所依賴的收入大幅下滑,特別是政府賣地這一塊,基本等於沒有了。所以它不得不過「緊日子」。

(記者李恩真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