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增收入百億元 審計曝地方政府財政造假手法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8月20日訊】中共審計機構發布的地方政府去年預算及財政收支情況審計報告顯示,中國多省市存在虛增財政收入的問題,涉及金額少則數千萬元(人民幣,下同),多則數百億元。相關造假手法日前被媒體曝光。

綜合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及「金融觀察」的報導,多個省份近日公布了當地政府2023年預算執行和其它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下稱「審計報告」),其中揭示了一些地方政府財政造假的情況及手法。

其中,廣東省的3個市及3個縣,通過國有企業購買國有資產等手段,虛增了171.01億元的財政收入。審計報告指出,這種方式是通過內部交易製造出虛假的財政收入數據,帳面上看似收入增長,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增加地方政府的財力。

河北省1個市和7個縣通過虛假處置公益性資產、多繳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或罰沒收入的方式,虛增了24.95億元的財政收入。審計報告表示,這種手法是通過誇大資產的處置價值,或隨意調整收入來源,來實現虛增收入的目的。

四川省和青海省都存在將定向捐贈資金繳入同級財政的問題。通過這種手法,這兩個省為地方政府虛增了4151.22萬元的財政收入。其中,青海省還將收回的以前年度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從而製造出2000萬元的虛假財力。

審計報告還顯示,遼寧省有4個市、19個縣,存在利用財政資金繳納特許經營權,轉讓價款、土地出讓金和罰款等方法,在非稅收入方面造假。內蒙古也有4個盟市通過不當征繳資金,虛增了286.49萬元的非稅收入。

此外,審計過程中還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在收入徵收過程中存在人為調節的現象。

例如:有稅務部門為完成當年任務,多徵收或提前徵收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542.9億元,在完成任務後又延壓企業所得稅等,涉及資金達947.9億元。

山東省有30家單位未落實票款分離制度,由單位根據需要擇期上繳國庫,其中19家單位2022年處置收入1.09億元,延後至2023年入庫。

遼寧省也存在組織收入不合規的問題。有的市縣調節收入4.11億元,有的市縣多征土地增值稅等9383.74萬元。

由於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是中共當局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為了博取虛假的政績,往往會採取各種手段來虛增財政收入。此外,近幾年地方財政入不敷出,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收支難以平衡,也會通過財政造假來籌集財政資金。因此,在中國大陸,地方政府虛增財政收入是一個老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接受第一財經的採訪是表示,虛增財政收入掩蓋了真實財政收入狀況,隱瞞了實際財政赤字,加劇了地方財政風險,也干擾了中央對地方真實財政狀況的判斷,並損害政府公信力。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