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勿忘登高「避禍」有兩件事必做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0月09日訊】10月11日是黃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陽節,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登高「避禍」的習俗,而且還要插茱萸,飲菊花酒,以避瘟神。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因九九音同久久,有長壽之意,重陽節又發展成「敬老節」。

重陽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時期。在唐代,唐德宗在位時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重陽節開始成為正式節日。

重陽節有許多習俗,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祖和祭拜祖先。《禮記‧月令》中記戴,在稻穀收成的九月,天子先將新稻祭祠宗廟,以犧牲宴饗,大祭天帝和群神,以謝天之恩德。

「重陽節」驅凶避邪之日

在古代,重陽節也是驅凶避邪之日。據南朝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東漢汝南(今河南汝南縣)人桓景喜愛道術,隨仙人費長房遊學多年。

有一年,汝南將有瘟疫,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這一天,他家中將有災禍,讓他告訴家人在手臂上配戴茱萸香囊,登臨高處,飲菊花酒以避災。

到了那一天,桓景遵照費長房的指示,帶著家人登高避禍,直到夕陽西下才回家,發現家中的家禽家畜都死了。此後,重九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香囊避禍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辟邪翁」與「延壽客」

茱萸又被稱為「辟邪翁」,菊花則是「延壽客」,中醫認為,重陽節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有養生的功效。

南朝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南朝)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西漢《西京雜記》記戴:「九月九日佩萸、更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茱萸的果實成熟後氣味芳烈,可折下茱萸果以辟惡氣。佩茱萸、插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民俗,因此重陽節也有「茱萸節」的別稱。

菊花是長壽之花,深秋季節,天地陽歇陰漸盛,百花謝而菊花獨盛於陰,顯現了菊花耐陰的強大功力。重陽節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為菊花節。

吃重陽糕

重陽節要吃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有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因「高」與「糕」諧音,又取其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飲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自魏晉以來,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吃羊肉麵

「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麵要吃白麵,「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本草綱目》稱羊肉是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秋冬食用,可達進補防寒的雙重效果。

辭青

古人在重陽節有秋遊的習俗,又叫「辭青」。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民間三月三「踏青」,九月九「辭青」,秋天樹葉開始泛黃,草木開始凋零,綠色逐漸變少,此時出遊,辭別青綠,因此叫「辭青」。

秋天天高氣爽,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重陽節也盛行放風箏(紙鷂)的風俗,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風箏漫天飛舞,成為重陽節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