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鐵飯碗不保 中共國企推不勝任退出制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9月29日訊】中共國資委日前宣布,國有企業到2025年必須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評論認為,這是變相裁員,但在中國經濟嚴峻形勢的下,裁員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中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宏志,9月27日表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要在「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機制上下功夫。到2025年,國有企業必須普遍推行相關制度。

所謂「末等調整」是指考績最差的人員須調整職務;「不勝任退出」則是指那些被評判為「不勝任」的員工將被迫「退出」,失去工作。

王宏志還表示,要防止只有制度、沒有動作;不能用違法違紀、到齡退休、主動離職等替代業績考核不合格的「退出」等。

有網友留意到,官方說的是管理人員,也就是各級管理崗位的人員,而非特指所謂領導幹部。

有人在X平台上評論說,「國企下崗潮又將歷史重現」;「國企都是親屬關係啊,最後排倒數的肯定是沒關係的老實人。」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國企就像官僚政治體系一樣,絕大部分官僚的存在跟提拔都是依靠一個忠誠的考驗,都是依靠上級領導的考察,而上級領導本身也不是靠真實能力。所以整個國企的上上下下真正是靠能力去進行的很難。往往他們甚至是搞了很多黨校,什麼行政學院,學歷這種摻水造假,工作經常搶奪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表示,在目前這種官僚體制下,實施不勝任退出就會變成一個白熱化的政治鬥爭,還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把真正有用的人但沒關係的人,清洗出去。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執行末等調整跟不勝任退出制度,都需要建立公平透明客觀的績效評估體系。但是我們看到,國企的管理跟評估機制是相對的僵化,缺乏科學的標準跟評估的手段,那當然監督跟問責機制的不健全,其實也是類似。雖然國資委強調要實際行動,但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跟問責機制,其實,政策在執行上就會流於形式。」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指出,長期以來,被認為擁有鐵飯碗的國企員工,他們缺乏積極性和責任感,工作效率低下、懶散。但鐵飯碗文化深蒂固,如果實施所謂的淘汰制度,不僅會遭到員工的牴觸,還可能引起員工因相互勾心鬥角而導致工作環境惡化。

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今年多家國際大投行都已降低了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預期。

中共官方最新公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資料顯示,企業利潤已從7月份的同比增長4.1%,轉為8月份的下降17.8%。同時,據中共統計局9月20日公布,不包含在校生,8月份 16到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8.8%,超過7月份17.1%的紀錄。

黃大衛指出,目前國企在國進民退的背景下做大做強,搶佔了很多民營企業的市場份額,靠的是壟斷和政策。整個國企的盈利能力不如民營企業,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它們盈利能力更差,只靠壟斷市場和政策的扶持才得以勉強維持。中共國資委的新措施只會加劇目前的失業狀況。

孫國祥則表示,裁員並不能真正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政治體制改革才是關鍵。

孫國祥:「過去數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房地產投資跟出口來拉動,導致的是結構性問題不斷地積累。因此,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促進科技,創新等這個新的發展模式的建立。其實可能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不可能在短期內生效。」

孫國祥認為,中共其實面臨一個兩難情況:因為最棘手最嚴重的當然是中共體制問題。中國經濟中存在深層次的問題,如國企的效率低下,政府債務、地方債務,民營企業萎縮等,這些都是需要政治體制改革才能解決的問題。但政治體制改革就會涉及到深層次的利益格局調整,這都是中共無法放棄的。

編輯/宋風 採訪/駱亞 後製/吳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