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月CPI和PPI指數下滑 通縮危機持續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4月12日訊】4月11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年增0.1%,漲幅低於2月份的0.7%,也低於預期。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年減2.8%,通縮危機持續存在。

自去年10月至今年1月,中國CPI出現「4連負」,分別年減0.2%,0.5%,0.3%和0.8%,引發外界對於中國陷入通縮危機的關注。

今年2月,官方公布的CPI數字扭轉下跌趨勢,上漲0.7%,但3月又降至0.1%。且增幅低於預期。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中國3月CPI漲幅,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0.4%,這很可能在內需不溫不火的情況下再次引發通貨緊縮擔憂。

另外,中國3月份的生產者價格(PPI)指數同比下降2.8%,較上月2.7%的降幅擴大,環比下降0.1%。這是PPI連續第18個月出現負增長。

CPI低於預期,PPI則持續下滑,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復甦困難,決策者需要出台更多方案以刺激需求。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對路透社分析說,2月份的中國新年,提升了CPI指數。但新年過後,食品價格回落,致使CPI增幅隨之下降。

「從更大範圍來說,產能過剩問題正在轉化為價格,這將阻礙中國人民銀行刺激經濟的努力」,徐天辰表示,「汽車價格每年下降4.6%,這可能表明製造商正在分銷和銷售過程中進一步降價。」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也表示,產能過剩影響了產品的出廠價格:「儘管消費者價格不再下降,但製造業產能的快速投資仍然對出廠價格構成壓力。」

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銀行的信貸流向生產而非消費端,暴露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缺陷,降低了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此外,路透社對34位經濟學家就中國的出口預測進行了調查,並取他們提供的預測數據的中間值。受訪者認為,今年1、2月,中國出口增長了7.1%,但是3月份的出口將再度回落,同比將下降2.3%。

自疫情解封之後,中國經濟反彈乏力,房地產行業萎靡不振、地方政府債台高築以及消費需求不振,是中國經濟萎縮的重要原因。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4月10日將中國的主權信評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中國公共財政風險增加。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