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論壇】兩個國家中斷中國憲政之路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3月20日訊】3月初海外推動中國民主進步的部分人士在華盛頓DC舉行了第一屆國事會議,討論中共之後的中國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他們擬定了十點建國綱領,直接提出推翻中共、重建共和的口號。重點討論的是在中國重建憲政體制的方案和途徑。近代中國曾經創建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但是由于內憂外患始終未能建立一個穩定的憲政共和體制。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解體中共、再造共和才是真正的中國夢。新唐人《菁英論壇》邀請參加過第一屆國事會議的民主人士王軍濤和鄭旭光,討論中國的百年憲政歷史和未來的重建之路。

憲政制度三大特點 民國以憲政為目標

中國民主黨主席王軍濤在《菁英論壇》表示,雖然憲政共和在人類現代政治中有各種各樣的形態,但是有三個共同的特點。第一就是憲政共和中公民的權利,各種自由權利和基本人權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至少在政治實踐中,要作為一個理念提出來。第二就是所有管理公民的國家機構必須經由公民通過選舉或其它方式授權,直接或者間接的授權才能產生。第三,為了確保被授權的國家機構不會濫用權力、僭越權力,要對國家權力進行分權制衡。

從這三個要素出發,實際上中共都不是憲政民主體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提出推翻中共再造共和,就是因為中共不是共和體制,我們要建立一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共和體制。

王軍濤說,中國在亞洲建立了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但實際上在這之前,中國就已經有了憲政史,就是在日俄戰爭之後,當時的清政府痛定思痛,決定仿效世界各國開始建立憲政。那時候是君主立憲,不管怎麼樣,清末的這種憲政運動也確實制定了一套制憲大綱,並且有原來是九年後來變成七年的日程表,當然大清的憲政被辛亥革命打斷了。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雖然有不同階段,但是也都是要實現憲政。當然我們可以對中華民國和清末憲政提出各種各樣批評意見,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現在世界上比較完美的幾個憲政國家,其實美國都還有很多問題,英國像這個國家它從來沒有一個憲法,它的立憲過程是逐步推進的。所以應當把一個立憲國家看作它有一個承諾,承諾我們前面說的那三點:第一、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第二、任何治理公民的機構要得公民的授權;第三、國家治理機構要分權制衡。從這三點出發,實際上有這種承諾的國家,而且在不斷的發展中兌現承諾的,雖然它在每個階段都有問題,但是只要它是這樣做的,那麼就是一種憲政實踐。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中華民國是憲政國家,而清末立憲也是正在實踐憲政的國家。

晚清民國憲政接力 立憲派主宰民初政局

政經評論人士鄭旭光在《菁英論壇》表示,中華民國從某種程度来看,可以说是脫胎於晚清的立憲運動。太平天國之後漢督府勢力就起來了,漢人實際上掌握了很多軍政大權,那麼到清末的時候,同時兩個方向在起作用。一方面有甲午戰爭這個事情的刺激,另外又有日俄戰爭,這個刺激更強,就是立憲小國打敗專制大國,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流亡的立憲派也有說法了,梁啟超就說,君主立憲、君主專制、共和立憲这三種體制,君主立憲最好。但是立憲派的榜樣是英國,而皇室他們的想法是日本,國王或者皇帝的權力日本是比英國要大,他們青睞的是日德式的,就是權力基於皇家。那這樣的話就造成一個跟政治現實的衝突,政治現實就是各地的督府對於皇族內閣非常不滿,所以從九年預備立憲一路退到五年,甚至退到三年。這樣的話,實際上辛亥革命不僅顛覆了皇室,也加快了這種憲政運動,就是说,辛亥革命後憲政運動并沒有中斷,在皇室交權之前就加快了。加快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皇室恐懼失權,所以把袁世凱這些汉人的權力剝奪了,这反而加速了革命。

鄭旭光说,在晚清的政治勢力中,實際上革命黨基本上是限於一種引導型的,譬如說製造了共和這個現實。但是實際上,按民初的批評叫做換湯不換藥,怎麼換湯不換藥?做事的人全是晚清的那些人,革命黨是非主流,主流的是立憲派和北洋系。

在晚清實際上強硬派保守派力量不足,力量強大的是立憲派,就是地方實力派全是支持立憲的,文士全是立憲派。跟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機制有點像,就是四十五年的改革開放,主要的力量是這一批人。而習近平代表的是太子党力量,就是習近平被欽定之後,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員心裏非常涼,覺得自己是無望了。以李克強的最後下場來看,这批官员應該是透心涼,但是他們確實又不具備晚清汉族實力派的那种实力,他們可以叫做隱實力,就是沒有明面上那麼大的實力,但是隱在的實力还是非常大。

日蘇侵略蔣介石護國 中共摧毀民國憲政

王軍濤在《菁英論壇》表示,中華民國分為北洋時代和南京國民政府時代,這兩個階段中國都面臨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北邊的蘇聯和東邊的日本的壓力,這兩個國家都扶植中國境內勢力要分裂中國,這樣就使得中國的內部戰亂不斷。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卸任之後,本來要修鐵路搞國家發展,後來之所以又重新回到政壇上,也是因為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國民政府時候是革命派,北洋實際上是清末立憲中的改革派,就是體制內的改革派。

我在美國時候看了一個美國的博士論文,寫的是袁世凱被日本人搞掉了,日本人不許中國能夠是出現一個統一的中國。日本人當時在關鍵時候阻止英國牽頭向北洋政府貸款,阻止北洋政府平息南方革命黨的二次革命以及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就使得中國一步步進入一個比較分裂的狀態。這個時候孫中山又得到蘇聯支持,我們現在也知道,孫中山其實並不認同蘇聯,他重用蔣介石,他其實並不真的想用那些左派人士。蔣介石有再造民國的這個說法,他和袁世凱想法都差不多,都有一個要對付日本人的想法,因為後來證明日本當時的威脅很大,還有要防止共產黨。就是他一邊防日,一邊防共,這樣就使得他壓力很大。所以他就接受了孫中山軍政、訓政、憲政這個說法。蔣介石是民族主義者,對他們來說,無論是蘇聯和還是日本都是不能接受的。因為英美實際上對中國已經沒有領土要求了,而且當時也可以談判廢除對中國的這些條約,只要民國政府能保障他們在華的權利,能夠尊重國際法就可以。

鄭旭光在《菁英論壇》表示,所謂國民黨的黨國體制,它並不是永續性的。它是軍政、訓政、憲政,那麼軍政就是完成北伐,二八年拿下中央政府就算完成了。訓政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抗戰時期,抗戰時期應該也算軍政的延續,那麼到了抗戰結束就四六憲法,四七行憲。所以我們看到中國一方面,從清末到抗戰之前,基本上存在一個事實上的憲政,就是這個政府的權力是受限制的。包括蔣介石政府侷限在江浙滬地區,並沒有說真正的所謂軍令統一,像個黨國體制那麼強大,地方實力派一直存在。前面有北洋系的直系、皖系、奉系,後來護法革命出現滇系貴系,這都是以武力支撐的地方自治。所以表面上有軍閥混戰,實際上經濟發展很好,人民的生活跟你沒關係,過得很好,列強也承認大中國存在,沒有分裂之虞。

麼到了蔣介石政府時期,又有蔣馮閻錫桂這樣的新軍閥,實際上也是一種武力制衡。這個張力很有意思,我承認民國這個法統,但是我保持我的獨立性,而且我獨立性有武裝來支撐的,所以這實際上客觀上存在著一種憲政,包括認同臨時約法的這麼一個法統。

到了抗戰時期,我們就能看得很清楚。對中國有領土想法的就日俄兩國,或者是日蘇兩國。這日蘇兩國是真正打斷了中華民國的憲政進程,日蘇兩國的介入,我們看到東北、蒙古地區、新疆地區很清晰的就是日蘇在對抗,最後釀成二戰,釀成國共內戰。當然我們知道國民政府因為和中共的戰爭,它有一個動員戡亂時期的條例,到李登輝時期把它廢除了,就真正的可以行憲,當然要加一些修正條款,以適合臺灣的體量。臺灣的憲政現在可以說在亞洲是第一,這說明什麼?說明中華民國憲法精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結合,臺灣是結合的非常好的,實際上香港也曾經結合的非常好,香港是有憲政無民主,臺灣是有憲政有民主,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榜樣。

中共體制瓦解在即 回歸民國大勢所趨

鄭旭光在《菁英論壇》表示,中國的發展可以說從一八四零年以後,按照李鴻章的說法,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三千年就是自有記載以來,未有之變局就是遇到了西來的海上文明,晚清中國的士大夫對於英國的政治,對於美國的政治是非常推崇備至的,他們認為美國的政治文化就是堯舜之治,他們對自己有了真正的自卑感,最初說是船堅炮利,後來又說是洋務工業厲害,最後到李鴻章時期,他們就已經認可到政治制度。那麼實際上當這些實力派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中國的改變是不可遏制的。

我覺得現在的中國已然也是這樣,明明這個共產主義道路、社會主義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共的所有高層都很清楚,這一點只有小學文化的人搞不清。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體制一定要分崩瓦解的,就像所有東歐、蘇聯的所有共產主義國家或者說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一樣,沒有一個國號是保留下來的。全部是恢復舊制,那麼在中國的復國革命什麼呢?就是民國復歸,就是我經常用的民國復辟,我覺得如果不是民國復辟,也是民國精神的復辟,就是從清末國會運動立憲運動以來,近代中國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追求自由、追求民主、追求憲政的這條路,要把這條路復辟起來,我對這條道路的的信心非常非常大。

新唐人、大紀元推出的新檔電視節目《菁英論壇》,是立足于華人世界的高端電視論壇,該節目將彙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熱點議題,剖析天下大勢,為觀眾提供有關社會時事和歷史真相的深度觀察。

本期《菁英論壇》全部內容,敬請線上收看。

《菁英論壇》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