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相發展腦控技術 專家憂「腦控」變「控腦」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2月11日訊】埃隆·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及清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相繼宣布,已成功將大腦芯片植入人體,「腦控」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科學家們開始擔憂「腦控」最終會演變成「控腦」,尤其中共「一體兩翼」的研究方向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美國商業大亨、美國工程院院士馬斯克(Elon Musk)曾公開表示,把芯片植入完全健康的人類大腦,讓人類能夠追上AI的腳步,是他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終極目標。今年1月29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透露, Neuralink已成功為首位人類患者植入了大腦芯片,且植入者恢復狀態良好。

馬斯克在貼文中披露,Neuralink開發的這項技術名為「心靈感應」(Telepathy),初步的檢測結果顯示「神經元尖峰檢測很有前景」。他接著寫道,「只需要思考,就可以控制手機或電腦,並通過它們控制幾乎任何設備。」

Neuralink目前研製的腦機接口芯片被稱為N1,差不多有25美分硬幣大小。這塊芯片包含許多條可以被植入腦組織的「線」(thread)。每根線上有十幾個電極。

馬斯克說,這項手術就像用一塊智能手錶取代一部分頭骨,然後把線縫到腦組織裡,讓它們靠近神經元,接收並傳遞其電信號。

Neuralink公司開發了一種特殊的機器人「R1」,進行腦部人機連接手術時,能在剎那間把比人的頭髮絲還要細的針和線穿進去。當然,機器人必須特別小心地避開血管系統的敏感部位,避免腦出血。

目前,腦機接口技術最主要是應用於幫助遭受嚴重創傷或患有先天殘障的患者,讓他們可以藉助這項技術憑「意念」來控制輪椅和假肢;讓同時患有語言和肢體障礙的患者憑藉腦機接口,將其所思所想呈現在電腦屏幕上,實現與外界交流。此外,腦機接口技術也可用於腦部或神經受創的患者相關的康復訓練。

就在馬斯克公布Neuralink腦機接口技術獲得重大進展的當天,北京清華大學與北京宣武醫院合作的一個研究團隊也對外宣布,該團隊在2023年10月24日已成功進行了「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通過在高位截癱患者的顱骨中植入處理器,採集患者的腦區神經信號,可以讓患者通過意念「腦控」外部機器設備,實現自主喝水等生活功能。

資料顯示,目前,腦機接口技術按照外部干預對大腦的侵入程度,可以分為非侵入式、侵入式、半侵入式三類。其中,把傳感器放置在頭皮上測量大腦產生的電位(EEG)或磁場(MEG)的腦機接口系統屬於非侵入式系統;半侵入式的腦機接口技術則是將電極設備植入顱骨和大腦皮層之間的腦膜上,清華大學進行的試驗就屬於這一類;而Neuralink公司研究的技術屬於「侵入式」,讓電極與神經元近距離接觸,可以獲得更高質量的神經信號。

雖然這項腦機接口技術目前還沒有被普及,但已經引發各界對這一技術的應用可能帶來的倫理、隱私、公民權利等方面問題的擔憂。

美國之音2月10日的相關報導提到,中國福州一所學校2019年曾讓學生佩戴頭環,讓老師可以監測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情況,分析學生學習習慣、興趣點、課堂關注度等指標。報導並援引美國技術政策專家瑪格麗特‧科薩爾(Margaret Kosal)的觀點指出,中國的腦機接口技術的使用更多的是為了管控,「這些新興技術如何被使用是一個巨大的道德問題」。報導還強調,中國腦計劃「一體兩翼」布局尤其令人擔憂。

所謂「一體兩翼」指的是以研究腦認知的神經原理為「主體」,研發腦重大疾病診治新手段和腦機智能新技術為「兩翼」。專家們擔心將腦機接口與人工智能技術同時研究的做法,終有一天會讓「腦控」技術演變成「控腦」技術,讓外部機器來控制人類的情緒和認知。

報導引述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首席分析員威廉·漢納斯(William C. Hannas)的觀點指出,腦機接口技術的危險在於,這項技術可能被用來服務於政治和「社會」目的,換言之,就是發展在神經元水平上的「思想控制」的潛在能力,而中國(中共)的研究在這方面「非常活躍」。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和科技政策研究人士還擔心,在醫學和商用領域之外,腦機接口可能被運用到軍事領域。因此專家們主張,有必要對包括中國(中共政權)在內的敏感國家獲取此類技術施加限制。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