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山:兩軍委副主席內鬥信息 借黨媒釋出?

Facebook

中共軍隊正在持續遭清洗中。不但軍委主席習近平與軍委第一副主席張又俠的緊張關係引起關注,張又俠和另一名軍委副主席何衛東之間的衝突,也疑似在黨媒釋出。

黨媒報導有異 何衛東排名力壓張又俠

2月8日,中共新華網發表報導:「張又俠、何衛東到駐京部隊調研並看望慰問官兵」。但事實上這裡面有兩個並列的報導。點擊「何衛東」,即進入何衛東到駐京部隊調研並看望慰問官兵的報導;點「張又俠」,則進入張又俠到駐京部隊調研並看望慰問官兵的報導。

報導顯示,張又俠到了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某旅、空軍航空兵某師;何衛東到了武警北京總隊某支隊、北京衛戍區某團。張、何講話內容不同,但都涉及黨建和備戰,其中何衛東強調習的強軍思想和軍委主席負責制,要求軍隊堅決聽從習主席指揮。而張只提及習的強軍思想。相對來說,在對習表忠方面,何衛東比張又俠出位得多。

中共軍網轉載了新華網的報導,標題也是「張又俠、何衛東到駐京部隊調研並看望慰問官兵」,張又俠排在何衛東前邊。

然而,黨媒人民網同樣是轉載新華社的前述報導,標題卻顯示為:「何衛東、張又俠到駐京部隊調研並看望慰問官兵」,也就是將何衛東排在張又俠之前。

本來,張又俠的黨內排名在何衛東之前,張又俠在十九屆軍委中就是副主席,二十屆軍委留任第一副主席。何衛東則是首次進入軍委,就當上了副主席。

中共宣傳口管制嚴厲,從排版到標題的每一個字,都有嚴格規定,或按指示鋪排。這次人民網轉新華網報導時,將何放在張之前,十分敏感。這顯然不是編輯過失,或是黨媒在暗示兩人的地位可能有了微妙變化?又或是涉及內鬥放風。

另外,官方報導顯示,中共軍隊學「習思想」的所謂主題教育總結會議7日在北京召開。中央軍委副主席、軍隊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組長何衛東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再次強調維護習近平的地位及軍委主席負責制。中央軍委委員劉振立、張升民出席會議,中央軍委委員苗華主持會議。

翻查2023年4月10日,中共軍隊召開前述「主題教育」工作的動員部署會。當時是張又俠主持會議並講話,何衛東作動員部署。這次張又俠沒有作為軍方的領導者出現在會場。

過去十八屆軍委,兩名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和許其亮,以及十九屆軍委的兩名副主席許其亮和張又俠,雙雙參加活動的機會更多些,顯示兩名副主席的關係還算不錯。但是張又俠和何衛東,一起活動就相對少些,不清楚是否因為兩人有點水火不容。

張又俠與習關係生變 何衛東鋒芒畢露惹禍上身

張又俠和何衛東關係之所以敏感,是因為習近平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上,讓習家軍全面上位,就似乎刻意在軍委中讓習家軍各派權力均沾,他在中間玩平衡。但隨著時間推移,看來習有點像玩火。

習在軍中有親密的福建幫,表面上看是因為所謂對台武統的人事布局。兩名軍委成員,何衛東與苗華都在福建出生,均曾長期在駐福建的原第31集團軍服役。習近平曾在福建度過17年的政治生涯,原31集團軍一直被外界視為習的嫡系部隊。何衛東此前曾擔任東部戰區司令員,苗華曾任海軍政委。兩人也是所謂「台海派」的代表。

何衛東原來連中央候補委員都不是,他在二十大進入軍委,並直升副主席,屬於破格提拔,可見他獲習信任。

張又俠和劉振立是中央軍委中僅有的兩個有實戰經驗的人,均參加過中越戰爭。劉和張在對越戰役中曾是戰友和上下級的關係。兩人是所謂的「越戰派」。

張又俠和被免職的前國防部長李尚福有特殊的關係。他們都是紅二代;李尚福是張又俠在擔任軍方總裝備部部長時期的下屬。軍紀委書記張升民也被認為是張又俠的人。他是中共火箭軍出身的將領,而火箭軍的裝備部與總裝備部有著密切的聯繫。

年過70的張又俠在二十大進入政治局出乎預料。張又俠的父親與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同為中共第一野戰軍的高層,兩家是世交,習近平讓張又俠擔任軍委副主席,顯然是為了穩住軍心。不過,這種關係現在有些微妙變化。

去年7月26日,中共軍委要倒查2017年10月以來裝備採購招標過程中的腐敗線索。這一時間正是張又俠卸任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交班給李尚福之後。隨後習近平對中共軍方展開大清洗,除了李尚福被免國防部長職務,九名軍方將領的人大代表資格被免,他們主要來自火箭軍和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

儘管習在倒查裝備發展部有意避開張又俠掌管時期,但李尚福有事,作為上級的時任軍委副主席張又俠也有責任。那些已落馬的貪將為了自保,也會「亂咬」,可能也會咬出張又俠。張又俠免不了暗中對習生起忌憚,加以提防,他與習的實際關係可能已大變。

在這種背景下,今年73歲的張又俠,對習不再有利用價值,反而是包袱。接下來他即便不被拿下,也可能要以退役換平安,讓位給何衛東。另一方面,何衛東則鋒芒太露,頻頻在公開講話中抬出習近平以宣示權力,他的人馬早已迫不及待要張揚。這可能是人民網出現何衛東排名力壓張又俠的異常情況的原因。只是,何衛東一派這樣做絕不是好事,因為支持張又俠的勢力會更加不滿。日後習家軍內訌,可能還有更加公開化的表現。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