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1月03日訊】有德國媒體日前發表評論文章,就中國當前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困窘及外交方面的錯誤,分析了北京當局所面臨的挑战等問題,直言中國民眾正在對北京當局解決問題的能力失去信心。
德語商業報紙《商報》(Handelsblatt)發表評論文章稱,習近平日前的新年講話,表面依然強硬的措辭已經很難掩飾其「內交外困的窘迫境地」,脆弱已經成為中國的「新常態」,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人,都應該適應這種新常態。
文章分析了北京當局內政外交中的一些表現:領導層變得越來越敏感,極力對經濟困境輕描淡寫,令包括德國企業在內的外國投資者「極為不安」,導致出現外國對華直接投資「負增長」。中國企業界情緒低迷,人們對習的不滿情緒不斷高漲,以及人們對於高度不透明的政府及其領導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失去信心。
文中以房地產行業的現狀為例指出,空置房屋和爛尾樓變得越來越多,普通中國人將畢生積蓄投資房產後能否拿回本金已成為懸念;地方政府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以恆大為代表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則面臨破產的厄運。
文章進一步分析說,隨著高鐵和公路通往各個偏僻的角落,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漸漸失去了活力,而基建原本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動力。
更嚴重的是,中國人的消費降至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官方想方設法提振消費卻收效甚微。更嚴重的是習近平當局「意識形態至上的施政方式」,正在加劇中國的經濟困境,並使國際環境更加惡化。
文章还指出,在外交方面,北京當局在烏克蘭、加沙以及朝鮮半島問題上的表現都很消極,不但公開對危險的金家政權表示支持,還在「繼續維護同戰爭狂人普京的夥伴關係」,同時又試圖避免與西方徹底分道揚鑣,而這種做法「對和平和貿易來說,無疑暗藏著極大的風險」。
文章總結說,在過去十年當中,中共當局強化了共產黨在各個領域的影響力,自由市場經濟的空間卻不斷受到擠壓。
(責任編輯:何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