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十大禁聞之四】美歐去風險化 遏阻中共高科技野心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30日訊】2023年,「去風險化」成為歐美對中共策略的新共識。美國拜登政府在芯片等領域築起「小院高牆」,使得中共難以獲得和生產高端芯片,歐洲則側重將供應鏈轉移到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外資加速撤離、衝擊人民幣和中國經濟。

為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2023年3月提出「去風險」的概念。5月的G7峰會上,「去風險」被七國集團整體接納,正式寫入公報之中,成為西方對中政策的新共識。

其中,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推行「小院高牆」去風險的政策。也就是圍繞直接關係到美國國家安全的特定技術和研究領域(小院),制定戰略邊界(高牆)。

科技戰成為美中競爭的第一線,博弈從「出口管控」擴展到「投資管控」。拜登在8月初簽署的行政命令,禁止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公司等對三個領域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包括: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以及某些人工智能系統。

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為了限制中共的軍事野心,拜登在2022年簽署了《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進入2023年,美國商務部在9月22日公布最終執行細則,獲得聯邦政府補貼的企業或關聯企業,十年內不得在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等敵對國家,將尖端和先進設備的半導體產能提高5%以上。如果企業違反了限制,那麼商務部可以收回補助。

盟友也跟進美國的禁令。日本、荷蘭1月和美國達成協議,施行部分對華出口半導體設備的管制。日本政府在7月下旬生效了針對23種高性能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荷蘭政府也從9月1日起,禁止未經許可把可用於「先進軍事應用」的高端芯片製造機出口到國外。

由於這些管制,2023年前十個月中國的芯片進口量下降了13.1%。半導體製造設備進口數量同比下降29.7%。年內至少10,900家芯片公司倒閉,平均一天約倒閉30家。

中國芯片龍頭企業長江存儲的負責人陳南翔6月底公開表示,中國芯片企業被美國的制裁逼入絕境,無法再買到關鍵零部件,設備壞了連修都修不了,只能像廢鐵那樣攤在那裡。

不過,8月中國電信巨頭華為推出最新智慧手機Mate60Pro,搭載中芯國際生産的7奈米芯片。但專業機構分析認為,中芯國際使用的是老一代生產線,耗費高昂的成本才生產出次一級的芯片。

此事也引發美國調查華為手機,並在10月更新芯片出口管制,計劃限制英偉達(NVIDIA)等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先進的AI芯片。新規還把管制對象擴大到與中國關係密切的約45個國家和世界各地的中國企業子公司。

12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直言中共是美國最大的威脅,而不是朋友!企業不應為短期利益而犧牲國家安全。她更點名英偉達如果再度降低規格,試圖繞開禁令,就會進一步祭出管制。

而歐洲的「去風險化」則側重於加強自己的產業鏈安全,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歐盟執行機構6月發布「經濟安全戰略方案」,除了管控外來投資和關鍵產品出口,也將審查歐洲企業對外投資案,尤其涉及量子電腦、人工智慧和先進半導體三大新科技,主要對象就是中國。其他「去風險化」工具還包括關鍵原料法、歐盟芯片法,以及反制他國以貿易為脅迫武器的「反脅迫政策工具」等。

多重因素下,2023年中國出現了生產供應鏈向印度、東南亞轉移的大潮,外資撤離速度前所未有,甚至不少中國公司也將資金投到了東南亞。外商投資更是倒退20年,跌到1998年以來最低水平。

台灣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19)98年來第一次外資、港資、台資等等的綜合衰退。但是元凶不是西方國家,元凶是習近平自己。這核心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從以前的威權走向極權,走向一人獨裁。經濟倒退,就業率就會下降,就會造成社會不穩。所以中共這種經濟衰敗,帶來政治不穩是必然可見的。」

此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頻頻破底,在岸人民幣(CNY)創下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16年的最低點。

曾經的「世界工廠」紅色供應鏈已經破碎,未來預計中國AI科技公司將更加難熬。

編輯/尚燕 後製/高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