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通縮風險嚴峻 豬肉價格暴跌雪上加霜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3日訊】受疫情封鎖措施重創後,中國經濟復甦持續乏力且面臨通縮風險。現在,豬肉價格暴跌給搖搖欲墜的經濟又一重擊。

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創三年來最大跌幅。豬肉供過於求,11月份豬肉零售價格同比下降31.8%。

分析師表示,豬肉價格在中國CPI中占比過大,豬肉價格暴跌可能會加劇通貨緊縮風險。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MR)的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雷小山(Shaun Rein)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除了房地產行業和消費品降價之外,中國瀕臨通緊危機的最大原因是豬肉價格下跌。」

在中國CPI「籃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較高。據估計,占比高達1/5。而豬肉是食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CPI影響最大。

在線經紀商IG集團(IG Group)駐新加坡市場策略師Jun Rong Yeap表示,中國豬肉行業長期供過於求,國內消費持續疲軟。

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豬肉產量創八年來最高紀錄,達到5541萬噸。今年第三季度豬肉產量增長了3.6%。

「對於世界肉類市場來說,中國豬肉過剩意味著推動通縮」,Newedge Wealth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本·埃蒙斯(Ben Emons)說,其實中國豬肉供應過剩的情況可以追溯到COVID大流行之前。

埃蒙斯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18年至2021年間,非洲豬瘟影響了全球豬肉供應鏈,導致豬肉價格翻番,這刺激了中國的豬肉生產,養豬企業通過大量借貸來實現養豬場現代化。

馬來亞銀行(Maybank)宏觀研究總監埃里卡·泰(Erica Tay)表示,生豬生長周期縮短也加劇豬肉供應過剩。最重要的是,11月份反常的溫暖天氣推遲了冬季和即將到來的新年期間的醃肉需求。她補充說,供應商只能在低於10℃的溫度下醃製肉類。

北京已經通過兩輪戰略豬肉儲備來遏制價格下跌,國家發改委計劃在年內舉行第三輪豬肉收購。

但消費者似乎走上另一條路,雖然中國是豬肉的重要生產國和消費國,但出於健康原因,部分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正在改變偏好,轉向家禽和其它替代食品。儘管豬肉越來越便宜,但市場需求越來越小。

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2月份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富裕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地認為牛肉比豬肉更健康,在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中,28%的受訪者表示計劃減少豬肉消費。

雷小山表示,而對於不太富裕的中國人來說,他們通過少吃豬肉來省錢。

此外,中國還面臨著大規模的房地產泡沫破裂、資本迅速外流,以及國內企業和消費者對中共黨魁習近平經濟增長承諾的信心喪失等問題,經濟前景堪憂。

(記者李昭希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