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兩天閉門開會 承認經濟內外交困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3日訊】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中南海日前召開兩天的閉門會議,商討經濟對策。在官媒報導中,當局公開承認中國經濟內外交困,短短一句話連續出現六個「穩」字,凸顯中國經濟危機四伏。

中共高層面臨「外部壓力」和「內部困難」

為期兩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2日在北京落幕,中共黨魁習近平僅在會議開幕當天發表講話,第二天便離開會場,飛赴越南訪問。

根據中共黨媒報導,在這次會議期間,中共高層公開承認中國經濟存在「外部壓力」和「內部困難」。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12月13日在大紀元撰文表示,中共所說的「外部壓力」,應該是指2023年西方對中共的「去風險」化。

在國家政府層面,以美國為例,12月2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年度國防論壇上,點名北京是美國「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大威脅」,並強調「中(共)國不是我們的朋友」。

美國財政部8月9日發布禁令,禁止美國風投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投資敏感的中國技術企業,並要求就其它投資告知美國政府。

10月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對2022年芯片禁令的修改版本,更加嚴格地限制了中共購買重要的高端芯片,防止中方將人工智慧(AI)芯片用於軍事發展。

此外,美國還與日本、韓國、台灣組建「芯片四方聯盟」,和日本、荷蘭簽署芯片協定,劍指中共。

在經濟層面,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中方與歐盟、美國、日本、韓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的進出口都明顯下降。中共對此憂心忡忡,一再高喊不脫鉤、穩外資外貿。

本次經濟會議還指出,推動中國經濟回升面臨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短短一句話,連續出現六個「穩」字,凸顯中國經濟危機四伏,處於崩潰邊緣。

專家:中國經濟困局無解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數據持續亮紅燈,外貿訂單減少,消費指數下滑,投資減少,外資大量撤離,年輕人失業率飆升,房地產行業深陷危機,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甚至出現經濟「通縮」的危險跡象。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12月5日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並警告中共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房地產行業危機等正在加深。

6日,穆迪再將香港、澳門政府,8家中國銀行、36家中資非金融及國有基建企業及其附屬公司,以及22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其中五大國有銀行評級展望都被降至「負面」。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日前對新唐人表示,中共政權的合法基礎性在於經濟的發展,一旦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甚至開始有下修,加上失業率不斷升高,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將會產生動搖。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12月12日對大紀元表示,去年12月初中共無預警解除疫情封控,至今一年,中國經濟沒有復甦,而且還在繼續往下走。所以解封也不能救經濟,經濟問題不完全是因為封控的問題。

「訂單走了回不來、中小企業破產了不能起死回生,民營企業家潤出去了也不再回來。」吳嘉隆說。

他認為,中國經濟問題也不完全是因為中共黨魁瞎指揮、亂搞造成的,而是還有更深層的體制問題,整個官僚系統、政治權力圈都在搶錢和洗錢,存在制度性貪腐的問題,中國經濟問題沒有解決辦法。

王赫表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向壁而行,對導致中國經濟陷入困局的體制性根源、結構性因素和外部性因素,或者迴避,或者虛張聲勢不敢觸及實質問題。

他認為,中共的經濟政策能力(包括政策制定能力和執行能力)極其低下,2024年的中國經濟根本無法走出困境,現任中共黨魁及其班子明年恐面臨空前的衝擊。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