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時分】中國擊落美國B-21?又一假說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08日訊】美國的B-21隱身轟炸機剛剛首飛成功,結果一些中國的軍事專家就表示,已經可以用高超音速飛彈將B-21給擊落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近日,國防七子之一的西北工業大學某團隊在《航空學報》上發表文章,表示,已經在模擬測試中擊落了一架B-21轟炸機。這個消息被很多中文的媒體轉載發酵。如我們看搜狐的這篇報導,題目叫做「B-21被解放軍模擬擊落」,被美國制裁的中國軍工院校又立大功了。比如這篇文章,叫「B-21剛首飛,用6馬赫錢學森彈道導彈擊落」。而根據美國之音的報導,該高超音速導彈採用新型固體燃料脈衝發動機,可以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隨意調節功率輸出,先上升到近太空,然後再以6馬赫的速度攻擊敵機。看到這些標題,我真的心裡大吃一驚,B-21剛剛首飛,就已經被中國擊落了。這是什麼黑科技呀,我一定要看一看。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這篇論文,並追溯這個消息怎麼產生的,然後我就發現,整個事件完全是子虛烏有,是一些不良媒體人捏造出來的,所以我們今天就看看這個新聞的製造過程,就能明白在簡體中文圈很多消息是多麼的不可靠。

最早的消息出處是11月27日,由香港的《南華早報》發布的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我沒有買《南華早報》的會員,我也不打算買,但我們看標題和它的總結就能明白,它的標題叫做「中國的新一代隱身戰機能夠使用高超音速導彈,發現並且擊毀B-21」。而在它的第一個副標題明確指出,美國全新的隱身戰機被中國從近太空發射的使用不可預測的錢學森彈道的超快導彈所擊中。

然後這篇《南華早報》的英文報導,被不少中外媒體迅速轉載,這個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給人一種感覺,美國的B-21剛剛首飛,就已經落後了。

《南華早報》的報導漏洞百出

《南華早報》的這篇報導有非常多的槽點,我們一一評價。

所謂的錢學森彈道,叫做助推滑翔彈道,是指彈道導彈發射在高空之後,在重返大氣層的時候可以改變自己的彈道,向前滑翔。而桑格爾彈道則是指導彈像打水漂一樣跳起,機動改變自己的彈道。這樣的彈道一定發生在大氣層和外太空的交界處,空氣密度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才能夠允許這種變化的彈道產生。

這種模式存在很大的問題,就是你很難去瞄準和捕捉到戰鬥機。我們經常聽到一個名詞,叫做彈道導彈打航母,說白了就是用彈道導彈的這種方式,去攻擊海上的移動目標。中國曾經在兩年前對南海上的移動靶船進行了試射,命中率只有50%。這只是對靶艦進行試射,到實戰中,遇到了電子干擾以及軍艦更快速度的移動,結果如何還不得而知。

海面上的船,它的移動速度最多就是30節,每小時不到60公里而已。可是空中飛的飛機,那都是一馬赫起,每秒鐘就能移動400米,等導彈到達目標區域,雷達開機,搜索敵機,敵機已經不在了。

最關鍵的是,真到了戰場上,以中國的偵測手段根本沒有辦法發現B-21,B-21採用隱身性能要比B2更勝一籌,採用全新的塗層設計,外形也更加緊湊,機翼上方的進氣道變得更小,甚至連尾噴口也重新設計過,無論是紅外特徵還是雷達反射截面,都比B2更上一層樓。我是不知道中國的戰鬥機拿什麼能夠偵測到美國的B-21。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的B-21往往在防區外執行打擊任務,B-21的打擊目標,並不是中共戰鬥機,而是中共海軍或者陸地目標,這就意味著B-21可以在目標400公里之外的安全距離發射導彈。比如,如果B-21要打擊海上目標,那麼B-21可以從阿拉斯加或者關島起飛攜帶LRASM反艦導彈,最新型的這款導彈,它的射程能達到1000公里,而增程版的,據說能達到2000公里,那麼它就可以完全在距離目標800公里之外發射導彈,發射完導彈掉頭就走了。

中共無論預警機還是戰鬥機,還是海軍,根本無法偵測到B-21的到來。你偵測都偵測不到,拿什麼去打B-21呢?

根據大陸媒體的文章,中共使用的是一款全新的空對空導彈叫霹靂21,速度能達到6馬赫。關於霹靂21又是一個傳說,早在2019年、2020年的時候,簡體中文圈上就不斷出現關於霹靂21的新聞報導,比如發表於新浪的這篇新聞,裡面提到了,霹靂21射程400公里,速度達到4馬赫,是美國預警機的殺手。

結果三年過去了,霹靂21還沒有問世,但霹靂21的性能卻提升了50%,到了那篇文章嘴裡,霹靂21的速度已經達到了6馬赫。這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導彈就能飛多快。

關於模擬擊落B-21的新聞,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槽點,就是這篇論文發表在今年的10月份,而我們知道,美國的B-21首次試飛是在今年的11月份,也就是說,美國B-21還沒有首飛呢,連美國大眾自己都不知道B-21長什麼樣,已經在中國的模擬中被擊落了。在去年12月份B-21首次亮相,那個時候只給我們大家展示了一個正面的靜態的照片,B-21後面到底什麼樣,我們誰都不知道,而如果你要做計算模擬,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是建模。

你要把B-21的三圍模型建立出來,可是你都沒有見過B-21的全身的照片,你怎麼能把這個模型建立出來呢?這就是這個文章的不可思議之處,B-21還沒有首飛,就已經被中國給擊落了。所以你的結果肯定是不準確的。

《南華早報》的報導本是無中生有

我們說完了《南華早報》的這篇報導,會覺得它漏洞百出,那麼就有一個問題了,《南華早報》引述的發布在《航空學報》上的論文,也是這樣的嗎?也是這麼漏洞百出的嗎?

發表的文章並不是什麼野雞文章,這篇文章發表在10月25日《航空學報》期刊上,作者有六個人,其中兩個人來自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四個人來自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這個名字很長,簡稱叫成飛,中國的殲-10和殲-20都是成飛設計製造的。西北工業大學,是著名的國防七子之一,也是重要的軍工院校。所以這絕對不是什麼野雞大學發表的野雞文章。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叫做謝嵐風,他是誰呢,他是成飛的副總工程師,航空集團特級專家。我們來看這篇南航新聞網的報導,其中明確介紹了謝嵐風是成飛的副總工程師,並且在火控、座艙等領域有著突出貢獻。

各位觀眾朋友們,我非常認真地下載到了這篇論文,是推特上一個網友給我幫的忙,我很感謝他,然後我很認真地從頭讀到了尾,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首先這篇論文發表在10月份,而10月份的時候,美國的B-21還沒有首飛呢!

第二點,全篇文章沒有提到B-21一個字,甚至所謂6馬赫的高超音速導彈也沒有提一個字,那這篇文章具體是講什麼呢?

這篇論文的題目叫做「未來空戰全域火力場研究」,它其實並不是講B-21的。甚至整篇文章的內容都和B-21沒有太大關係,它重要是在闡述一個自己的概念,叫做全域火力場模型。同時,引入梯度、散度、旋度三個指標,分別建立了火力場的空間分布。

它裡面提到場的概念,我相信學過大學微積分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我以前學過流體力學,標準的一個矢量場,就是空間中有XYZ三維坐標,每個坐標上,是一個矢量,是速度,還有標量長,最著名的就是溫度場,每個空間一個點上都有一個溫度。

這篇文章核心思想很簡單,就是建立一個所謂火力場的概念,和溫度場類似,以戰鬥機為核心,每一個空間都有一個係數,叫火力係數,定義為K,K越大,表示我的戰鬥機對敵機的威脅越大,就這麼簡單一個事情。

然後藉助場的一些概念建立模型,有梯度旋度散度,這些本來數學上的意義,他用軍事的角度去全新地解釋,便於數值計算和模擬。就是這麼一回事。裡面提到的基本的數學公式都是大學微積分學的。

以我在中國大學的學習和研究的經驗來說,這篇文章就是西北工業大學張軍副教授課題組的幾個本科生、研究生,選了一個課題,借用了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最後跑了一個模擬,有理論有模擬有模型,這就是一個工程上的完整的課題,你就可以交代了。本身並沒有多麼深奧的東西。然後這個課題組呢,和成飛的副總有合作關係,所以就掛了他的第一作者,然後發表在《航空學報》上。

而整篇文章和B-21毫無關係。很有可能《南華早報》的這位記者,叫Steven Chen,他可能不太了解工程上這些東西,這篇論文他也看不太懂,可能他的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下,說,中國的隱身戰機能把B-21打下來了,然後他就寫了這篇文章。在他的文章裡面添油加醋,連錢學森彈道都出來了。

我可以很明確地指出,在《南華早報》引述的這篇論文中,一沒有提到B-21,二沒有提到6馬赫的導彈,三沒有提到錢學森彈道。

《南華早報》的這篇文章用四個字來形容,就叫做無中生有,本來沒有的事情被他造出來了,還有模有樣,引用的是中國著名國防大學的文章。我建議啊,《南華早報》趁早把這篇文章撤下來。你們這是對國家最高軍事機密進行造謠,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刑法,把你們抓起來,判個十年八年那都是應該的。

從這次事件就可以看出,在簡體中文圈,很多新聞報導是根本不可信的,《南華早報》還算是大媒體、香港的英文媒體,結果有模有樣地炮製出一個假新聞來。可想而知,在整個簡體中文圈,每天到底有多少像模像樣的假新聞被製造出來。

用錢學森彈道打飛機,我真的是聞所未聞,在很多粉紅眼裡,錢學森彈道是萬能的,可以打地面目標,可以打航母,現在都可以打飛機了。如果中國真的使用錢學森彈道的導彈,將美國B-21擊落,那一定不是錢學森彈道,而是習近平彈道吧。

各位觀眾朋友們,為了做這集節目,我千辛萬苦找到了這篇論文,還花了幾個小時去研讀這篇論文,創作實在是不容易啊,歡迎朋友們大家給我點個讚、留個言,我們下次節目再會。

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vjPE-4XnyqBBuxhXshSAw

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tansuo

訂閱探索時分Telegram群組:https://t.me/jiemishifenchannel

《探索時分》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