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群: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是怎麼死的?

Facebook

1976年1月8日、7月6日、9月9日,中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相繼去世。

1976年10月6日,毛去世不到一個月,毛生前指定的最後一個接班人、被毛認定「你辦事,我放心」的華國鋒下令,抓捕毛的妻子江青等「四人幫」。

周、朱、毛相繼去世後,當代中國歷史出現一個重大轉折,給中華民族帶來浩劫大難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文革中害人無數的毛的妻子江青等,被押上審判台。

周恩來是怎麼死的?

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周恩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

2015年,周恩來的侄子、85歲的周爾鎏所著的《我的七爸周恩來》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書中透露,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向他講述過周恩來去世的真正原因:

「其一是『文革』期間,眾多的重要幹部包括國務院副總理在內,相繼落馬,被罷免職務,遭受迫害,處理國家政務的擔子主要落在總理身上,長期過度身心疲勞,嚴重地損害了他的健康。」

「其二,沒有得到及時的手術治療。在確診為患膀胱癌的時候,成立了一個治療組,王洪文為治療組長,治療組的意見是暫時不向七爸透露病情真相,進行保守治療。」

據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生平研究小組組長高文謙寫的《晚年周恩來》一書講,下令對周的病情「保密」和「不開刀」的,是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幕後遙控指揮者是毛澤東。

當時的中辦主任汪東興,是毛在中南海的「大內總管」,負責周恩來、朱德等正國級高官的警衛、保健。

警衛、保健關係到這些正國級高官的生與死。毛就是通過中辦主任汪東興來掌控這些正國級高官的生與死的。

《晚年周恩來》談到,1972年5月18日,周恩來被查出患膀胱癌後,醫療組提出,周的癌變尚在早期,如及時手術,治癒率很高,一旦錯過時機,後果是嚴重的。

周恩來做手術,必須經毛澤東批准。毛得知周患癌症後,定的調子是,一對周「保密」,二「不開刀」,三保守治療。

1974年5月上旬,醫療組對周的尿做病理檢查時,發現了「膀胱乳頭狀癌組織塊」。這表明,周身上的癌細胞已擴散、轉移。

醫療組請求儘快給周動手術。但是,中共政治局不同意,也即毛不同意。

直到1974年6月1日,也就是周被診斷患膀胱癌2年多後,毛才同意周做手術。這一天,周住進解放軍305醫院,做了第一次手術,但為時已晚。

由於癌細胞已擴散,手術效果不大,這裡切除腫瘤,沒過幾天,那裡又長出來了。

從1974年6月1日至1976年1月8日,1年零7個月,周接連做了13次手術,平均44天做一次。

周恩來患癌症後,毛還逮著機會就批周。

比如,1973年11月,毛批示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周在中美會談中搞「右傾投降主義」,說周對蘇聯怕得不得了,如果蘇聯人打進來,他要當蘇聯人的兒皇帝。批判會從11月25日一直開到12月5日。

1974年1月,毛髮動批林批孔運動,矛頭暗指「黨內大儒」──周公,周恩來。

1975年8月,毛發動評《水滸》運動,批投降派,指向周的意味明顯。

1975年9月20日,病危的周恩來不得不承受住院後的第4次大手術。

進手術室前,周要工作人員找來自己1972年6月在中央批林整風匯報會上作的《關於國民黨造謠污衊地登載所謂〈伍豪事件〉問題》報告錄音記錄稿,用很長時間仔細看了一遍,然後,用顫抖的手簽上名字,並註明簽字的環境和時間:「於進入手術室(前),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日」。這是周生前的最後一次簽字。

進手術室時,周還大聲說:「我不是投降派!」

周去世後,有關人員請毛參加周的追悼會,但被毛拒絕。

據汪東興保存的毛的談話記錄,毛在1976年1月12日說:「為什麼要我參加總理的追悼會?我還有不參加的權力嘛……我和總理……鬥爭過不少於十次,不要勉強。」

朱德是怎麼死的?

1976年7月6日15時1分,朱德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

廣東省政協主辦的《同舟共進》雜誌2012年第7期,發表了一篇對朱德的兒媳趙力平的採訪,其中談到朱德之死。

1976年6月21日,朱德被安排會見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

朱德按時來到人民大會堂,但外賓還沒到,外交部也沒來消息,他只好在休息室等候。工作人員急得四處打聽,最後才被告知,會見時間推遲了,但之前竟沒有人通知他。朱德一直等到外賓來,堅持到會見結束才回家。

他獨自在冷氣開放的人民大會堂呆了近1個小時。回到家中不久,便感到身體不適。

當時中共中央專門為朱德成立了醫療組,組長是中央軍委副祕書長蘇振華,成員有姚連蔚、吳桂賢、劉湘屏等。

劉湘屏是當時的衛生部部長,毛在文革中整人的重要幫凶、前公安部長謝富治的夫人。劉湘屏跟毛的夫人江青關係密切。劉湘屏住在朱德病房的樓上,每天看朱德一次。她還陪毛的夫人江青看過朱德一次。朱德的病情和醫療情況,肯定會報告給毛。

趙力平的女兒是醫生,曾對他的奶奶,也就是朱德的夫人康克清說,爺爺(朱德)打這個針可能不利,可能越打越壞。

康克清請求醫生:這個藥是不是換一換?但醫生不聽,堅持打這個針,說是專家組的意見。沒幾天,朱德就死了。

趙力平說:「其實,朱德身體很好,不吸煙也不喝酒,喜歡運動,每天還做自編的體操,自己吹著口哨掌握節奏。誰也沒有料到,會因為這次接見外賓的『意外』引起感冒而去世。」

中共歷來講:外交無小事。

當時,身為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已是90歲高齡的朱德,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外國總理,無論是中央辦公廳,還是全國人大、外交部,理應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周全。但是,那天卻出人意外地出了大差錯。這是不是有人故意而為之?

據趙力平女兒的說法,朱德可能是因為打錯藥而死。

毛澤東是怎麼死的?

1976年9月9日0時10分,毛在中南海內被稱為「202大廈」的一個房間去世。

據擔任毛保健醫生22年的李志綏在他的回憶錄講,早在1974年就診斷確定,毛的病是一種罕見而又無藥可救的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

病症表現為:腦延髓和脊髓內,主宰喉、咽、舌、右手、右腿運動的神經細胞逐漸變質死亡。這種病如已侵犯到喉、咽、舌的運動神經細胞,最多只能活兩年。

李志綏回憶說:「毛在1976年5月中旬和(他的機要祕書)張玉鳳一次劇烈爭吵中,爆發第一次心肌梗死,6月26日則是第二次。第三次發生於9月2日。醫生們全都知道死神就要降臨,但沒有人敢明言。」

毛得到了最好的醫療保健服務,毛的醫護人員盡了最大的努力拯救他的生命。毛從病重到去世,應該沒有醫療上的問題。

但毛的死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林彪之死對毛的打擊巨大。

1966年毛髮動文革打倒他親自選定的第一個接班人劉少奇時,拉在軍隊有重要影響的中共元帥林彪為他「保駕護航」。

劉少奇被毛打成「叛徒、內奸、工賊」,永遠開除出黨,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並於1969年11月12日被活活折磨致死。

林彪成為毛親自選定的第二個接班人,而且是寫進中共九大黨章的接班人。

但是,毛、林之間的矛盾在1970年8月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爆發。林彪及其手下將領對毛信任和器重的大筆桿子張春橋不滿。毛認為,反張就是反毛。隨後,毛採取一系列行動,逼林彪及其部下認錯。

毛當政後發動了幾十場血腥殘暴的政治運動,整人無數。凡是被毛整的對象,無論多麼剛烈,都給他寫過檢討,認過錯,即便中共元帥彭德懷也不例外。

但林彪堅持不認錯。

於是,毛準備打倒林彪。得知毛要打倒林彪的消息後,1971年9月13日,林彪和他的兒子林立果、妻子葉群在山海關坐上一架三叉戟客機。這架飛機飛上天之後,到底要飛向哪裡,飛機上發生了什麼,外界無從知道。眾所周知的是,最終,這架飛機飛到蒙古溫都爾汗後,機毀人亡。

林彪之死對毛的打擊巨大。

據李志綏講,林彪死後,「毛的體質上有了驚人的變化……一天到晚睡在床上,表情憂鬱。毛話變得少了,無精打采,步履遲緩,站起來的時候背駝得明顯,睡眠更加紊亂」。

有時「高壓上升到180,低壓則為100。兩個小腿和兩腳都有輕度浮腫,在足踝處可以看得很清楚。感冒、咳嗽、濃痰不斷。」

1972年1月18日,毛由於心肺功能問題而發生休克,差點一命嗚呼。

二是毛的好色傷身。

據李志綏回憶:「毛的私生活駭人聽聞。外表上,他凝重端莊,而又和藹可親,儼然是一位忠厚長者。但是他一貫將女人作為玩物;特別到晚年,過的是糜爛透頂的生活。他沒有別的娛樂,玩弄女人成了他唯一的樂趣。」

「汪東興說:『他是不是覺得要死了,所以要大撈一把。要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興趣,這麼大的勁?」江青說過:『在政治上,無論蘇聯和中國黨的領導人,沒有哪一個能斗過他(毛澤東)的縱橫捭闔的手段。在生活問題上,也沒有誰能斗得過他,管得住他。』」

毛長期好色淫亂,精血枯竭,百病纏身,縱有再好的醫生,也無力回天。

結語

如何看待1976年中共「三巨頭」相繼去世?

第一,這應該是天意。

1976年3月8日下午,在中國東北的吉林省下了一次世界歷史上罕見的隕石雨。其中三塊大的隕石超過100公斤,最大的一塊重達1770公斤。

據毛澤東的貼身護士孟錦雲回憶,那天,她給毛念了那段隕石雨的消息。毛聽得很認真。聽完後,他讓孟錦雲停下來,扶他到窗口。他望著夕陽漸落的天際很久。孟錦雲問:「主席,天上怎麼會落下那麼多石頭呢?也怪了,還沒傷人。」

毛回答:「中國有一派學說叫『天人感應』,吉有吉兆,凶有凶兆。天搖地動,天上掉下大石頭,就是要死人呢。」

第二,與中共內鬥有關。

百年中共,與天、地、人斗,其樂無窮。中共內鬥一直冷酷無情,你死我活。

周恩來、朱德都死在毛澤東的前面。周的死,與毛在長達兩年不批准周做手術有重大關係。朱德當時的身體狀況比毛好,卻意外地「被感冒」,然後「被打錯針」,是否與毛希望朱德死在他的前頭有關?值得懷疑。

毛的死,與他在內鬥中搞陰謀詭計整人無數有關。比如,林彪之死,對他的身心都是一次重擊。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