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5日訊】近年,習近平加速左轉,中國經濟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改革開放已死、習版改革開放與鄧版改革開放等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美國經濟學家許成鋼教授表示,首先要搞清楚改革開放是啥,中共的改革開放本質是什麼,它從來都沒離開過四項基本原則。
改革開放 習近平和鄧小平的側重面不同
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後一路左轉,包括國進民退再現、回歸毛澤東原教旨主義等。2022年11月,中共當局日前公布「立法法」修正草案,刪除總則中有關立法應該以經濟發展為核心、堅持改革開放的表述,增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與此同時,三年疫情過後,中國經濟風雨飄搖,資本外逃加劇,房地產危機持續,青年失業率高漲,消費低迷,經濟萎縮,地方政府財政枯竭……
不少輿論認為,中共所謂的改革開放已死。不過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許成鋼教授表示,重要的不是改革開放是死是活,而是要先搞清楚改革開放是什麼。
他認為,總體上習近平的改革開放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並沒有基本的原則上的差別,就是他們的側重面不一樣,側重點不一樣。
「他們的差別只不過就是在習近平之前,中共更關心經濟增長;在習近平之後,習近平更關心的不是經濟增長,而是四項基本原則。」他說。
所謂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的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鄧小平在1980年提出的。
改革開放的前提 鄧習相同
許成鋼教授在接受新唐人電視台專訪時,深刻剖析了改革開放的實質,「任何對改革開放的理解,一定不能離開鄧小平在改革開放開始之前設立的四項基本原則。」
他說,所謂的「改革開放」這個詞彙來源於中共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經濟政策。1982年,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有過很清楚的解釋,「他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在『改革開放』這個概念沒有提出來之前,早在1980年,鄧小平就已經非常明確地講了四個基本原則。」他說,四項基本原則是任何時候、任何人、任何機構不能違反的。
許成鋼教授表示,鄧小平在整個1980年代都在執行四項基本原則,「所以在1980年代,我們可以看到有反對精神污染、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一輪接一輪的運動,試圖來執行四項基本原則。」
「以至於到了1989年發生了天安門事件,這是壓制自由化的最強烈的行動,就是靠流血。」
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是,文化革命的後期產生了大量持不同政見的人,越來越強的自由化趨勢強烈衝擊共產極權制度。
天安門事件幾個月之後,柏林牆倒塌,之後蘇聯解體,東歐共產黨陣營的崩潰讓更讓中共感到極大的政權危機。
如何理解習近平到底做的是什麼,許成鋼教授說,只要看清楚他做的事情,「他有一系列更清楚表達他的理念的一些原則,比如說關於蘇聯發生的事情,比如說他要防止顏色革命等等,那些是真正重要地表達他的理念。」
過去五年間,習近平不下十次發出中共將面臨「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的警告,對亡黨危機發出的警告越往後越密集。
習近平今年4月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中共改革開放政策將長久不變,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但他同時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
許成鋼教授表示,「他們(習近平和鄧小平)在最基本的重大原則上,是完全一致的。」
「就是理解中國(中共)的改革開放,理解中國共產黨討論的改革,一定是要和它們的最基本的原則放在一起,和它們做的所有的最基本的事情方面(放在一起)。」
「改革開放」的原因
中共「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經濟成就」逐漸被當成中共執政「合法性」的一塊基石。
許成鋼教授表示,鄧小平當時做出的判斷是,除了壓制任何所謂的資產主義自由化,「必須經濟要發展,因為如果經濟不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是沒有辦法維持的。」
「他認為,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蘇聯長期的改革失敗。」許教授說,鄧小平在「六四」之後,自由化在中國被全面壓制後,為了避免中國走蘇聯的路,「他認為發展經濟才是維護四項基本原則的最重要的、要做的事。」
許成鋼教授說,在這些特殊的條件下,在二三十年間裡中國經濟有了比較快速的增長,伴隨著私有企業的發展,中國的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說,但是因為土地國有是共產極權制的最基本部分,以及中共對經濟的全面控制,導致財富分配嚴重扭曲。家庭收入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當比例太過低時,就導致了中國出現嚴重的內需不足。
「那麼中國的持續增長能力實際上已經喪失了,是由於這個制度帶來的。」許成鋼教授說。
不過,習近平當局仍在不斷高調宣揚「改革開放」。9月27日,中共政治局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再強調「改革開放」,稱「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
但是,「中共整個改革開放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共產黨的統治,為了維護四項基本原則。」許成鋼教授說,「這裡面的代價,是壓制不同的意見,壓制持不同政見的人,壓制人的基本權利。」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歷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