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專家:本土投資者逃離將致中國金融危機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4日訊】中國財政和金融失衡嚴重,許多媒體都提出警惕,即使有中共政府為金融體系背書,也無法挽救頹勢,爆發金融危機是「不再難以想像」。彭博社引述消息,中共領導層、金融監管機構和銀行家將在10月底召開全國性的金融工作會議,將聚焦討論防範和解決金融風險,包括房地產危機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攀升等。

儘管中共官方剛剛公布的第三季度GDP增幅達到4.9%,但外界仍然認為中國經濟「中期前景已明顯惡化」。

彭博社10月23日的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消息,中共將在10月30日召開全國性的金融工作會議,預計聚焦防範和解決金融風險。

台灣財經專家黄世聰:「這件事看起來是目前最急迫的狀況,包括像整個地方的融資平台,或是房地產衍生出來相關的導致的從中央到地方的一些財政問題,會波及到地方融資平台,甚至是銀行金融體系等等,我相信他們已經開始要著手去解決,但是開會到底能不能解決問題,我覺得就要看它擔出什麼樣的一個政策。」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的財政和金融失衡狀況已經非常嚴重,將這個國家帶入了一個未知領域,甚至因其巨大體量將全世界帶入了一個未知領域。」

中國的銀行體系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系統,將近40%的銀行貸款與房地產有關。報導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正在退去,地方政府面臨償債困難,而銀行體系則嚴重暴露於這兩方面風險之下。財政和金融失衡狀況已經非常嚴重,人們根本不知道中國經濟、以及集權於習近平一人的中共領導層能在多大程度上應對這些壓力。

黄世聰:「我不認為說中共要放任讓這些銀行倒閉,它可能也會看狀況,如果是可能引起系統性金融風險,它可能就會進行一個控管,因為一般的商業銀行或是一般銀行可能會比較有這個問題,跟過去它處理的那些比較偏向於某些政治集團的銀行處理方式不太一樣,可是問題是中國的金融體系的受災能力怎麼樣,沒有人能說得準,所以到底會不會這樣做,我覺得這都還要值得觀察。」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目前,中國的債務問題已經達到GDP的80%以上,單單是地方債務,加上歷史上積累的中央債務和其它社會債務,可能會超過GDP的兩倍以上。要是用增加貨幣風險量來解決,必然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而且最終結果是大量貨幣流出市場,而市場上未必有足夠多的商品和服務能夠提供給這些貨幣。」

報導預估,中國金融危機可能由本土投資者逃離引發,而不是外資出逃。

黄世聰:「從人民幣一直不斷的下跌的一個過程,你可以看得出來,就是中國的本土資金也在往外跑,當然就是中國的本土資金對於中國房地產或是對中國股市的沒有信心,才是導致整個中國股市或是房地產表現不佳的原因,其實跟外資參與不參與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

黃大衛:「所謂的本土外逃並不是根本原因,由於外資的撤離它意味著,第一個國際投資信心的失去。因為人民幣並不是一個自由流通的貨幣,哪怕是本土的投資者他要考慮,他要轉換成外幣,雖然是有地下也好,地上也好的一個通道,但是通道畢竟它的總量還是少。」

學者認為,中國不是因為製造業發達才成為製造業大國,而是歐美向它開放市場,讓中國商品可以自由進出歐盟和美國,這才是成為製造業大國和吸引外資的先決條件。

黃大衛:「目前來說,這個條件看來是在逆轉之中,就是中美之間、中歐之間的關係持續的緊張,所以未來中國的經濟是否能夠吸引國際投資者的投資,它主要決定於中國在歐美關係的國際關係、國際貿易方面能夠復甦。」

中共央行行長潘功勝10月21日的《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引發金融業和經濟分析人士的關注。

相比於去年報告中「進一步做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的表述,潘功勝在報告提出「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處置機制,平穩有序推動重點金融風險處置。」這是否意味著金融風險已經不能防範化解,而是如何處置已經爆發的金融風險?

編輯/黃億美 採訪/易如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