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和金融嚴重失衡 美媒:中國或爆發金融危機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0日訊】嚴重的財政和金融失衡,已將中國帶入了未知領域。雖然不至於很快爆發200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但政府債務規模太大,經濟增長速度太慢,決定了北京當局已不可能繼續將問題掩蓋下去,而金融體系一旦發生動盪,勢必波及世界。

《華爾街日報》10月19日發出了上述警告。

這篇題為《財政和金融失衡嚴重,警惕中國可能爆發危機》的文章,一開篇就指出,中國的銀行體系,正面臨著來自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消退,以及地方政府償債困難的夾擊。雖然傳統的觀點認為,中國金融系統有政府做靠山,技術官僚能夠把控形勢,但是,「傳統觀點可能已經嚴重過時」。

「中國的財政和金融失衡狀況已經非常嚴重,將這個國家帶入了一個未知領域,甚至因其巨大體量將全世界帶入了一個未知領域。」文章寫道。

儘管中共官方剛剛公布的第三季度GDP增幅達到4.9%,外界仍然判定中國經濟「中期前景已明顯惡化」。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週發布的一系列報告,揭示了中國經濟問題的嚴重性。該組織預測中國未來4年的平均增長率僅為4%。

文章分析指出,作為地方政府主要財政收入來源的土地出讓金已經枯竭,導致地方政府在償還債務方面困難重重,而大約80%的地方政府債務是由銀行持有的。IMF估計,僅這些債務重組成本的一半,就將使中國的銀行背負約4650億美元的減值支出。

IMF對全球銀行進行過壓力測試,其中為中國模擬的最糟糕的情景是,到2025年,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可能從去年的11%驟降至7.1%,這是該機構所做壓力測試的所有地區中最差的情況。

此外,在中國還有可能出現惡性循環:貸款損失越多,銀行放貸就越少;地方政府借不到錢,就會削減投資和社會服務,而經濟增長和房產價值就會進一步下降。

鑒於中國的銀行大多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擁有或控制,文章認為,北京當局不會讓國有銀行倒閉,而會竭力防止出現銀行擠兌和恐慌。不過,文章同時又指出,有些危機是經年累月形成的,而中國巨額債務的源頭在很多方面都是典型的「道德風險案例」。

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中國市場研究總監Logan Wright,曾以房地產行業為例,分析中國金融危機發生的突破口。他表示,過去房地產行業被認為是「大到不能倒」,但政府的政策重點突然改變後,「隨著越來越多開發商的財務狀況日益受到懷疑,信貸風險很快就出現了」 。

同樣的,隨著政府的隱性支持從外圍資產中撤出,投資者也許會認為,這種支持不再適用於小型銀行、房貸和地方政府等核心資產。Wright說:「這就是通向危機的潛在道路。」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國問題專家馬永哲(Martin Chorzempa)則指出,中國的債務規模太大,經濟增長速度太慢,已不可能像20年前那樣繼續將不良貸款問題掩蓋起來。

最後文章指出,雖然中國的金融體系與世界其它國家的金融體系之間的聯繫有限,這可以限制危機的蔓延,但中國的金融體系規模十分龐大,一旦開始出現動盪,國外還是會「以某種方式感受到衝擊波」。

(責任編輯:何雅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