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美軍支援以色列會影響印太戰力嗎?

Facebook

10月7日哈馬斯忽然大規模攻擊以色列,以色列隨後展開全面反擊,美軍的福特號航母立刻前往靠近以色列的東地中海,美國也公開表示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一時間,外界擔憂美軍可能同時應對俄烏、中東和西太平洋三個戰場,那麼在最重要的印太戰區,美軍戰力會受到影響嗎?

美軍是否在中東增加了部署?

巴以衝突發生後,美國國防部下令福特號航空母艦打擊群前往東地中海。福特號航母正在地中海中部巡航,只是向東靠近以色列。美軍這一動作只是預防性的,並非準備介入衝突。

美軍航母在太平洋固定部署一隻航母打擊群,還時常不定期部署另一隻航母打擊群。在歐洲的地中海,美軍現在輪替部署一隻航母打擊群,福特號航母目前當值。

5月3日,福特號航母開始了首次長期部署,被派往地中海,先後與北約各國海軍進行了多場演習。俄烏戰爭爆發後,美軍和北約援助烏克蘭的同時,也明顯加大了戰備,在北約東線增加部署了地面部隊和空軍,在地中海也部署了聯合海軍。

2022年,俄羅斯海軍從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北方艦隊抽調戰艦,前往地中海,準備支援黑海艦隊;但土耳其關閉了連接地中海與黑海之間的黑海海峽,禁止軍艦通過。俄羅斯艦隊無法進入黑海,遠途補給難以支撐,被迫逐漸歸港。

美軍並未因此鬆懈,一直在地中海保持一隻航母戰鬥群。之前,美軍曾長期在中東地區部署一隻航母戰鬥群,兼顧歐洲;經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就可到達地中海。美軍從中東撤離後,俄烏戰爭爆發,美軍航母改為部署在地中海,兼顧中東。

福特號航母從地中海中部向東部移動,正是應對中東衝突的舉動,體現了美軍全球機動部署的能力。這早就在美軍的常年規劃之中,福特號航母並非專為以巴衝突專門部署。福特號已經部署了五個多月,美軍在東海岸的另一艘航母應該不久就會前來替換,如果有必要,2艘航母可能共同駐守一段時間。

美軍航母不會輕易對哈馬斯展開空襲,以色列軍隊面對哈馬斯有絕對優勢,根本不需要美軍參戰,美國已經明確不會派兵介入。美軍航母到東地中海是一種威懾,實際在警告周邊國家和各類組織不要輕舉妄動。美國國防部官員也表示,此舉是為了確保美國能夠應對任何突發事件,並將更廣泛衝突的風險降到最低。

以色列海軍實力有限,主要以近海防禦為主,美軍航母的到來,等於掌握了東太平洋的制海權,相當於在幫助以色列進行海上防禦。同時,美軍航母還具備情報收集能力,也在幫助以色列。

美國海軍暫時並未增加在中東的部署。不過,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同時下令向中東的空軍中隊部署了更多的F-35、F-15、F-16戰鬥機和A-10攻擊機,具體數量不詳。這些部署也不是為了空襲哈馬斯,同樣在警告周邊國家和組織不要試圖趁亂搞事。

美軍應該不會派太多F-35到中東,該地區的潛在對手沒有多大空中實力,F-15和F-16足以應付局勢,少量F-35戰鬥機的存在,也算是一種威懾。因此,美國空軍第五代戰機主力並未轉向中東。美國海軍、空軍暫時沒有因為中東衝突做出重大部署,不會影響印太戰力。

2023年10月4日,美軍的福特號航母(CVN 78,右)和意大利航母加富爾號(C 550)在地中海中部靠近意大利的愛奧尼亞海聯合演練。10月7日巴以衝突後,福特號航母前往東地中海。(美國海軍)

援助以色列的武器是否削弱印太庫存?

美國公開表示支援以色列所需的武器,目前沒有透露細節,但從以色列的反擊可以看出所需的武器彈藥,是否會削弱印太戰區的庫存。

以色列最強有力的反擊是空襲,能對哈馬斯關鍵目標實施及時的遠程精準打擊。以色列空軍已接受39架F-35I戰鬥機,主要配備空對空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估計不會用來打擊哈馬斯,否則就大材小用了。哈馬斯基本沒有防空武器,應該也沒有戰機,以色列不需要出動第五代隱形戰機空襲加沙地帶,而是隨時準備應對與其它國家的衝突。

以色列還有84架F-15A/C戰鬥機,主要攜帶空對空導彈,屬於空優戰鬥機,對哈馬斯也不需要出動。以色列另有25架F-15I多用途戰鬥機,可攜帶多款武器,包括AGM-65小牛導彈、AGM-84魚叉導彈、AGM-154防區外武器、AGM-158遠程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F-15I戰鬥機運營成本較高,恐怕也不會用來對付哈馬斯。

以色列還有175架F-16C/I多用途戰鬥機,可攜帶的武器與F-15I類似,還包括了AGM-88反輻射導彈。F-16應該是以色列用來空襲哈馬斯的主力,相對運營成本較低,也更靈活。以色列有足夠的飛機對付哈馬斯,暫時不需要美軍援助。

以色列F-16戰鬥機應無須擔憂防空導彈的威脅,可近距離投下武器,最可能使用的應是自行開發生產的數款短程空對地導彈,還可能使用精確制導炸彈,並不需要動用遠程導彈。

短程空對地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成本較低,以色列應有相當庫存,但若大量使用後,可能需要美國提供AGM-65小牛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也可能需要AGM-88反輻射導彈,但應該沒有雷達可打。

美軍在印太戰區最可能使用的AGM-158遠程導彈,以色列現在並不需要。美軍反擊中共的初期,用不上AGM-65和AGM-88等短程導彈,可能僅少量使用精確制導炸彈,用於攻擊中共戰艦。這些武器提供給以色列,不會影響西太平洋可能的戰事,美軍也有大量庫存。若美軍全面反擊中共,後期進行大規模內陸空襲,會大量使用短程導彈和炸彈。

2023年10月8日,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一個目標展開精準空襲。(Ahmed Zakout/AFP via Getty Images)

美軍地面武器庫存可能受到多大影響?

以色列空襲哈馬斯的同時,也從地面展開反擊。以色列有600門M109自行火炮和300門M-71拖曳式火炮,使用北約標準的155毫米砲彈;還有超過300多門120毫米迫擊砲,這些與援助烏克蘭的相同。火炮精準度不高,可能傷及無辜,以色列應不會大量使用,可能暫時不需要美國提供155毫米和120毫米炮彈,但可能需要精確制導的155毫米神劍炮彈。這會與烏克蘭的需求發生衝突。

美軍反擊中共最初用不上火炮,除非展開反攻登陸時,才可能動用。若朝鮮半島發生戰事,美軍會需要大量炮彈,不過韓國應有足夠庫存。

以色列有48套M270多管火箭炮,可裝載12枚火箭彈,或2至4枚MGM-140陸軍戰術導彈。以色列還有自行生產的火箭炮,但火箭彈精度不高,也會傷及無辜,以色列應需要美軍提供戰術導彈,但美軍會十分謹慎。

美軍的MGM-140戰術導彈基本型射程300公里,改進型射程500公里以上,美軍會把M142海馬斯火箭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島嶼上,主要使用戰術導彈封鎖相關海域,比如巴士海峽,打擊中共戰艦。美軍該型導彈也會援助台灣,用來反擊福建沿海的中共軍事目標;因此,美軍一直沒有援助給烏克蘭,同時也擔心烏克蘭使用美軍導彈攻擊俄羅斯境內。

美軍會十分謹慎地向以色列援助陸軍戰術導彈,不排除提供少量射程300公里的最初型號。以色列自行研發生產的LORA地對地導彈,射程400公里,估計不會輕易浪費在加沙地帶。

以色列有數十架美國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可搭載AGM-114地獄火導彈、AGM-65小牛導彈和火箭彈,這些美國應可以提供,在印太戰事的初期基本用不上。

美國已經明確向以色列提供鐵穹系統和攔截彈藥,美軍現役的鐵穹系統或許會轉移給以色列;但在關島部署的鐵穹系統大概不會移動。

美國的愛國者導彈主要攔截導彈和飛機,用來攔截哈馬斯的火箭彈成本太高、太浪費,效果可能還不如鐵穹系統,以色列暫時也不會要求美國援助。

以色列可能需要美國提供更低成本的攔截器,比如車載方陣武器系統(Phalanx Weapon System),也叫近迫密集陣武器系統(close-in weapon system),主武器是20毫米火神機炮,每分鐘可發射子彈3,000發,對來襲目標形成密不透風的火網,在空中予以摧毀,有效射程約8.85公里。方陣系統控制範圍相對小,但可獨立運作、更機動靈活,也容易部署、操作,成本比鐵穹系統更低。

美軍神盾艦上都部署了類似的武器,在印太地區主要用於海上的最後防禦,地面上應該也有部署,但並不多,部分提供給以色列沒有多大影響。

以色列陸軍現役約12.6萬人,預備役約40萬人,可迅速動員投入戰事。他們有足夠的裝甲車輛,暫時不需要美國支援,但使用的單兵武器,或許需要美國提供一些彈藥,與援助烏克蘭的相同。美軍援助烏克蘭的主要是陸戰武器,美軍在印太地區主要關注空戰、海戰,也基本沒有衝突。

三個戰場的假設

如果中東衝突僅限於巴以之間,以色列占據優勢,何時停火的決定權掌握在以色列手中,美軍不會參戰,美軍在中東的部署仍主要是常規性和預防性的,暫時沒有明顯增加部署。

美軍可能向以色列提供的武器,在西太平洋戰事的初期不會使用;可能影響印太戰區的武器,美軍會十分謹慎地提供。因此,美軍援助以色列不會削弱印太戰力。

若中東國家或某些組織趁亂向以色列發動攻擊,或在其它地區發動恐怖襲擊,導致局勢惡化,可能帶來衝突擴大的風險。美軍航母靠近以色列,表示美軍隨時會進行遠程打擊,就是為了預防和警告類似的蠢動。

若某些人誤判形勢、失去理智或蓄謀已久,非要趁亂開戰,美軍可能出手,英國和法國可能也會配合出手,但不會重複伊拉克戰爭或阿富汗戰爭的模式。那是美軍在全球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發生的。

美軍從中東脫身,就是為了全力應對中共,美軍不會再大規模重返中東。美軍主力轉向印太,中東地區的潛在對手都鬆了一口氣,中共應一直在背後慫恿,但有誰真願意替中共墊背,把美軍重新吸引到自己家門口呢?

俄烏戰爭拖垮了俄羅斯,俄軍防禦已經吃力,無法再擴大戰事。一段時間內,美軍實際無須再擔憂歐洲的常規戰事,俄羅斯曾揚言動用核武器,但並不敢動。這一戰場對美軍來說,壓力已經大大減輕,只要繼續援助烏克蘭,就能進一步削弱俄羅斯。

貌似的三個戰場,對美軍來說,真正需要準備的只有西太平洋戰場;真正的對手只有中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