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專家:中國陷入通脹疲軟 其它國家獲紅利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8月14日訊】最近,中國大陸西澤金融研究院院長趙建發表文章稱,在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戰中,其它國家坐收漁利,獲得了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的好處,美國也沒有陷入普遍預期的長期衰退,只有中國是輸家。

8月12日,微博帳戶「西京研究院」發表大陸經濟專家趙健的文章《誰在坐食「去中國化」的紅利》,分析了近幾年以來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的影響。

趙健在文章說,在最近一年的宏觀研判中,他有幾個問題判斷錯了,第一,他低估了美聯儲創造和修復資產負債表周期的能力和發達市場經濟對風險的群體免疫力;

第二,全球供應鏈在「去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外溢效應,讓越來越多中國大陸過去的競爭對手坐食漁翁之利。他們坐食來自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外移的資金、訂單、資本、財富、人才、產業鏈等,自身賺得盆滿缽滿,同時減緩了周期性下行的壓力。

文章舉例說,比如新加坡,坐食中國金融資本和私人財富外移的紅利,萬億美元財富從香港和內地轉移到了新加坡,讓其不費吹灰之力就承接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再比如東南亞、印度、墨西哥和加拿大,坐食了從中國大陸外遷的產業鏈和訂單,尤其是墨西哥,利用與美國的地緣優勢,一舉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就連美國自己,再工業化和製造業回流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2022年以來製造業投資竟然創下歷史新高,製造業投資真的在回流了。

文章指出,與之相反的,則是中國大陸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出口增速與外商直接投資的持續下滑,進入6月份和7月份,下滑的速度開始加劇。最新的7月出口數據,用美元計算已經下跌速度已經到了-14.5%,創下疫情以來最大下滑紀錄。FDI下降更是嚴重,創造了本世紀以來的歷史新低。FDI的下滑有更大的指向性意義,因為外商直接投資往往基於更加長遠的考慮,代表著世界對中國未來的信心。

文章判斷,這些變化雖然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的恐怕是不可逆的長期原因。這個從中國大陸在全世界的貿易份額占比持續下降中也能看得出來。

文章說,這是國際貿易和政治秩序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文章說,過去二十多年,中國大陸靠占據著「世界工廠」的「C位」,將幾億勞動力納入到了全球總供給曲線,為全世界尤其是創造需求的歐美發達國家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同時也成就了自身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蹟。但是現在,中國開始採取以內循環為主導的新發展戰略,這意味著過去積累建立的二元結構短期內要發生劇變,對宏觀風險緩釋能力大大降低。

文章分析,對中國來說,也很可能低估了擺脫外循環帶來的重大影響以及讓內循環成為主導模式的難度。

文章說,內循環要循環起來的一個重要條件,不是供給側(解決卡脖子技術),也不是需求側(消化大量的產能過剩),而是分配側。包括收入的分配,居民部門的份額還偏低,得到的轉移支付和福利水平也偏低;包括居民的資產負債表,槓桿率偏高,無法釋放充足的需求,以便在短期內替代被砍掉的外循環。在這些根本性問題無法短期解決的情況下,就讓雙循環退化成單循環,難免會發生需求嚴重不足的問題。

文章說,在今天全球化大變局的漩渦裡,並非都是輸家,中國沒有強勁復甦反而陷入「通脹疲軟」,需要面對更大的長期需求不足的壓力。 而世界其它國家,尤其是美國,則是繼續繁榮。

目前,這篇文章在大陸微信已被刪除。

(責任編輯:李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