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債台高築 上半年發債4.4萬億 逾三成還舊債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05日訊】中國經濟風雨飄搖,中南海債台高築,上半年全國地方政府發債4.4萬億,逾三成新債用於還舊債。外媒把中國地方債務稱為頭號亞洲金融風險,專家表示,地方債務風險是最大的雷,中南海也不清楚這個雷有多大,何時引爆,只能採用「拖」字訣。

中共高層擔憂地方債務爆雷

「第一財經」7月3日報導,根據公開發債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約4.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雖然較去年同期(5.3萬億元)下降約17%,但仍處於高位。

其中,新增債券發行約2.74萬億元,再融資債券約1.62萬億元,占比約37%,這顯示逾三成新債是用於償還舊債。

今年,中國地方政府進入償債高峰期,預計償債規模高達3.65萬億元。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廣東、山東、江蘇、四川和河北五省地方債發行規模突破2000億元。這顯示經濟發達的省份也得靠發行新債來償還舊債,應付難關。但這樣一來,地方債務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帶來巨大風險。

關注中國經濟的時事評論員王赫6月28日在大紀元撰文指出,中國經濟淒風冷雨,中共財政尤其是地方財政日子更難過了,而地方債務風險則是地方財政最大的雷。關鍵是,中共最高層也不清楚這個雷有多大,爆炸的概率幾何。

專家:中國債務是亞洲最大金融風險

據中共財政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4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70,527億元(相當於2022年中國GDP的1/3),其中,一般債務147,328億元,專項債務223,199億元。但這只是顯性債務,沒有隱性債務規模以及欠債方的官方數據。

中共地方政府債務分為顯性和隱性債務。顯性債務,是指納入政府公共預算的債務;而隱性債務,是指地方政府通過組建的投融資平台公司(城投)私下舉借的債務。

王赫表示,包括中共最高層在內,各界關注的恰恰是地方隱性債務。

今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截至2022年底,中國地方隱性債務總額為66萬億元(相當於2022年中國GDP的一半),較2019年的40萬億元增長迅速。

投資銀行高盛4月表示,如果把隱性債務也考慮在內的話,中國省級政府的債務約為164萬億元,是中國GDP的126%,遠遠超過官方公布的77%。

5月上旬,彭博社對53位經濟學家、資金經理和金融機構策略師進行調查。他們認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債務,是今年最重大的亞洲金融風險。

6月2日,彭博社報導,美國智庫榮鼎諮詢研究了中國205個城市和近3000家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年度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去年,半數城市面臨償債困難,償債成本超過其總收入10%。

另據廣發證券統計,今年前四個月,城投非標違約事件共發生73件,數量創2018年有統計以來歷史新高。城投公司普遍面臨「債務負擔重、資金缺口大、造血能力差」的局面。

王赫表示,過去還有每年巨增的賣地收入(2021年達到峰值,為8.7051萬億元),可以緩解一下。而2021年9月樓市泡沫破裂後,賣地收入銳減(2022年同比大跌23.3%,只有66,854億元;2023年1—5月,同比下降20%,僅相當於2021年同期的57%),騰挪空間幾乎沒有了。

「外媒把中國地方債都稱為『黑洞』了,中共還有什麼戲可唱呢?」王赫說。

王赫:中南海應對債務危機玩「拖」字訣

中南海對於地方政府債務也很憂慮。自5月份起,中共啟動新一輪全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摸底,目的是掌握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全面、真實的情況,「防範和化解風險」。

6月26日,中共審計署發布報告,中國70個地區通過「自賣自買」國有資產、虛構土地交易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861.3億元。49個地區通過承諾兜底回購、國有企業墊資建設等方式,違規新增隱性債務415.16億元。

不過,王赫表示,地方隱性債務背後的水非常深,既關係到中央地方財權事權劃分問題,又關係到地方經濟發展策略問題、地方和金融機構合謀問題,以及腐敗問題,等等。所以,中南海應對地方債務危機,也只是鞭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玩個「拖」字訣,賭運氣。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