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晤布林肯 分析:重大分歧難解 美國不會示軟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20日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行程結束,美中雙方雖在一些議題上取得進展,但在真正重要的議題上仍存在「重大分歧」,難以調和。有分析認為,美國不太可能為改善關係而放寬對中共的多項制裁。

原本今年2月初訪問中國的布林肯,因中共間諜氣球飛入美國領空的事件延後。直到6月18日,布林肯到北京展開為期兩天的訪問。布林肯是五年來首位訪中的美國國務卿。

6月19日下午4時30分,習近平在北京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雙方舉行了大約35分鐘的會談。

據中共官媒新華社通稿報導,習近平稱雙方取得了進展。他重提去年與拜登總統在巴厘島會晤達成的共識,並聲稱中共「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

和習近平會面後,布林肯在北京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他說,美國對中共的挑戰有著清醒的認識。他這次訪華就是為了加強高層對這些挑戰的溝通,「明確我們在分歧領域的立場和意向」。

布林肯說,「我們對處理這種(中美)關係的挑戰不抱幻想。在許多問題上,我們有深刻的,甚至激烈的分歧。我們將始終採取最佳的行動方案,來促進美國人民的利益。」

布林肯說,儘管雙方不會在一天內,就所有問題的談判取得成功,但在一些領域,「我們已經取得了進展,我們正在向前邁進」。「但我想再次強調,這一切都還沒有得到解決」。

布林肯向中方就台灣問題明確了美國的立場。他表示,美國對中共在台灣海峽以及在南中國海和東海的挑釁行為表示關切,越來越多的國家也對此表示關切。

布林肯表示,如果因為台灣發生危機,可能「引發一場衝擊全世界的經濟危機」。

此次布林肯完成訪華行程,是否代表美中緊張關係緩和?輿論表示不樂觀。

路透社援引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吳心伯的話說,「中國表明,它仍然希望與美國合作,穩定和改善關係。我認為,雖然中國對中美關係不樂觀,但也沒有放棄希望。」

資深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對新唐人表示,布林肯訪華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去求和,當然也不是去宣戰。他真正的目的是去劃紅線,就是雙方要當著面說清楚哪些事可以有商量,哪些事絕對沒商量。醜話說前面,之後就不容易產生誤判。

台北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丁樹範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不太可能示軟,為改善關係而放寬對中共的多項制裁。因此,未來的兩國的關係仍是「該競爭就競爭、該對抗就對抗,但該合作處,也會尋求合作」。所以,用融冰來形容布習會後的美中關係仍言之過早,要看兩國未來能否一一解決相互的矛盾。

丁樹範認為,未來兩國或可形容為進入一種「冷和平」的階段。

華盛頓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認為美中之間目前的僵局是兩國關係惡化的「症狀」,而不是「根源」。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雙方專業人士的和平意圖不能解決兩國之間的根本分歧。結果是,無論本週北京發生什麼,雙邊關係都將進一步惡化。」

他舉例說,美國不太可能放鬆對中共經濟貿易和科技方面的管控,而中方也不會採取有意義的步驟來緩解台灣海峽的局勢。

前美國國防情報局官員考夫勒(Rebekah Koffler)對福克斯新聞說,由於中共對美國這一系列敵對行為,「從外交政策的角度來看,布林肯這次訪問中國毫無意義」。

目前,美國和中共在貿易和知識産權方面、人權問題、台灣問題、中共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以及美國對先進技術的限制等問題上仍存在分歧。

6月12日,美國商務部將43家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其中包括31個中國實體。這些公司涉嫌參與培訓中共軍機飛行員或從事其它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活動等。

6月6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暗中幫助伊朗發展彈道導彈項目的多名個人及實體,其中包括五名中國人和數間中國及香港公司。

3月9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一個由五家公司和一名個人組成的總部設在中國的網絡,指控該網絡向一家參與製造無人機的伊朗公司提供零部件。

(記者李恩真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