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19日訊】中共總理李強上任後首次出訪德、法,引發關注。有分析認為,李強此次出訪雖有紅地毯迎接,但背後暗流湧動。德國在李強到訪之前,批評中共試圖破壞國際秩序。
德國批評中共 縮小與李強的會談規模
柏林時間6月18日晚間,李強乘包機抵達柏林機場,這是他上任中共總理後出訪的第一站。
黨媒新華社報導,李強將會見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然後和朔爾茨總理共同主持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
黨媒宣揚李強在德國受到紅地毯迎接。但專家分析,李強這次訪問,背後暗流湧動。在他到訪之前,德國6月14日首次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共稱作「夥伴、競爭者和敵對體制」。
德國批評北京當局漠視人權,使地區穩定和國際安全日益承受壓力,並試圖強行重塑國際秩序,以確立中共的區域主導地位。
此外,歐洲新聞網站「politico.eu」6月16日報導,德國政府對李強這次訪問保持低調,縮小規模。李強帶來了12位中共部長參加第七次德中政府磋商,這個人數比前總理默克爾時期要少得多,當時有20位或更多中共部長出席峰會。
報導說,這是因為朔爾茨政府提前要求北京當局不要帶太多部長來,以避免給人留下德國對中共給予與美國或日本等盟友同等外交重視的印象。
王赫:中共急於外交突圍 但難以達成
時事評論員王赫日前在大紀元撰文分析,中共急於外交突圍,勉強安排李強出訪德法。至少有兩個目:一是分化歐洲和美國的對華立場,特別是在關鍵技術的出口管制問題上;二是儘快結束歐盟與中共的制裁戰(2021年圍繞新疆人權問題而爆發的),讓歐盟議會重啟《歐中全面投資協議》的批准程序。
王赫認為,從德、法與歐盟方面來看,中共上述目的可能難以達成。首先,俄烏戰爭讓歐盟流血,中共對俄羅斯的態度就決定了歐盟對中共的態度。中德關係和中法關係即使前進,步伐也是有限的。
其次,在默克爾時代,中德關係密切,但朔爾茨政府的對華政策正在重塑,對中共的態度嚴厲多了。從德國推出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可見一斑。
王赫表示,中共非常想拉攏歐洲,但又不願意或不能在基本立場上做出重大讓步(比如西方最看重的俄烏戰爭和台海問題),這只會使中歐相互撞擊的力度越來越大。中共要推進與德法和歐盟的關係,也是困難重重。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