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美台三邊貿易關係的轉變

Facebook

最近幾年,中美台三邊貿易關係,遭受中美貿易戰、疫情與中共台海戰爭邊緣政策的三大衝擊,正在進行深刻的調整。這也是中美台三邊關係嚴峻性的一種表現。本文略談5個問題。

台灣外貿逆勢發展

疫情3年,台灣經濟著實表現出韌性。2020年台灣GDP增長率為2.98%,成為疫情期間全球表現最強勁的經濟體之一,30年來首次超過大陸。2021年為6.28%,創11年新高,人均GDP首次突破了3.3萬美元。2022年為2.45%,GDP值為7626.74億美元。

而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台灣外貿更在疫情中逆風飛揚(表1)。根據WTO數據,2020年全球出、進口值分別年減逾7%,台灣出口逆勢成長,排名世界第15,比2019年再前進2名。2021年,台灣出口位列全球第16名,進口排名第17,貿易總值居第16名,是16年來最佳表現。2022年,出口、進口同樣排名世界第17,貿易總值首跨9000億美元大關,位列第18名。

表1:台灣貨物進出口額(2017年—2022年)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WTO

 

台美貿易近年猛增

中美貿易戰刺激美台貿易大幅增長(表2)。美國對來自中國的許多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導致電子產品工廠從中國回流台灣。此外,計算機芯片需求的激增令台灣大大受益。若以2017年數據為基準,台對美出口攀升了70%,美再度成為台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對台灣的出口也增加了約35%。2022年,台灣海關統計:對美出口750.57億美元,增長14.27%,占台總出口額15.65%,從美進口454.58億美元,增長15.79%,占台總進口額10.64%;美國已為台第2大貿易夥伴、第2大出口市場(次於中國大陸)及第3大進口來源國(次於中國大陸及日本)。另據美商務部統計,2022年,台灣是美國第9大貿易夥伴、第13大出口市場及第8大進口來源國。

表2:美國對台灣進出口額及貿易逆差(2017年—2021年)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美國商務部

兩岸貿易趨勢開始轉變

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外貿出口市場與最大的外貿順差來源地。大陸對台灣進出口貿易額的快速增加,持續多年(表3)。但在2022年發生了轉折,兩岸貨物貿易總額和台灣對大陸出口均下降。中共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全年,兩岸貿易額為3196.78億美元,同比下降2.5%(84.95億美元);其中,大陸從台灣進口2380.92億美元,同比下降4.6%(117.22億美元);只有大陸向台灣出口815.87億美元,同比增長4.2%。之前,2019年,中美貿易戰激化,台灣對大陸出口略有下降(35.87億美元),但進出口總額仍在增加。

表3:中國大陸對台灣進出口貿易額及貿易逆差(2017年—2021年)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共國家統計局

進入2023年,下降速度更快。雖然,2023年1—3月,台灣貨物進出口總值下降17.6%;但是,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下降30.6%,自中國大陸與香港進口下降24.8%;相較而言,對美國出口僅下降16.6%,自美國進口僅下降6.8%。此外,2023年1—3月,台灣對日本出口下降5.0%,自日本進口下降15.9%;對歐洲出口下降1.6%,自歐洲進口增長4.0%。這顯示,兩岸貿易下降的同時,台灣與美日歐貿易日益密切。

美中貿易下降擋不住

中共海關統計,2023年1—3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8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5.65萬億元,同比增長8.4%;進口4.24萬億元,同比增長0.2%。但是,中美貿易額卻同比下降13.1%,為1615.87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1152.37億美元,下降17%;中國自美國進口463.5億美元,下降1.7%。

雖然,中方數據,2022年中美貿易額高達7594.27億美元(同比增長0.6%),創歷史新高(美國商務部數據為6905億美元,也超過此前最多的2018年);但是,2022年中國失去了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地位,中美貿易在中國、美國貿易總額中的占比均有下降,分別為12%和13%。數據顯示,隨著美國與其它地區貿易增長加速,中國在美國商品進口中的份額從2017年的21.6%下降到2022年的16.5%,而亞洲其它國家的份額則從20.9%躍升到24.8%。如果再從中美貿易的產品結構來看,中美貿易「質量」正在下降,遠非美國對加拿大、歐盟、日本那樣可以進行廣泛的涉軍工裝備和產品的順暢交易。有學者認為:中美經貿在安全與商業上的邊界越發清晰,美國基本已把涉及到貿易手段能夠產生技術轉移的渠道堵死。

美國反制中共的貿易政策,有三記重拳:高關稅、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推進「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以及有選擇脫鉤(例如科技方面的「小院高牆」)。筆者研判,疫情導致的中美貿易額的高企現象已經結束(參見筆者「2023中美貿易或將下行」一文)。

台美國際經濟政策相向而行

對台灣來說,致力新南向、新西進(歐洲)及聯結美日,來分散經貿投資過度集中中國大陸的風險。就中美台三邊貿易關係而言,美中貿易、兩岸貿易正在下降,美台貿易快速升溫。依台灣方面統計,2016—2021年,台灣對美出口增長97%,超過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增長(71%)。

而美國呢?如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所說,台灣是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也是東亞重要的貿易夥伴,正在考慮通過何種經濟方式,強化美台雙邊關係。

事實上,拜登政府不僅延續了川普政府2020年開創的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2022年12月15日舉辦了第三屆),2021年還時隔6年重啟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新建「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更重要的是,2022年6月,美國在與印太地區13個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協商《印太經濟框架》(IPEF)協議時,也與台灣啟動了類似的《21世紀貿易倡議》,目前已舉行兩輪會談,可望在已達成共識的5個「早期收穫」議題上簽署協議。

結語

多年來,美台在經貿領域的很多方面一直止步不前。現在,這一局面已經打破,最大的動力來自中共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和對美國的全面挑戰。美台之間不僅加深安全防務關係,也在補足經貿方面的短板。台灣作為美國的前10大貿易夥伴之一,全球供應鏈的關鍵部分,當前台美之間的貿易談判,不僅有經濟價值,也極具地緣戰略意義。

中共呢?當然極力想要阻止美台的經濟融合。比如說,為什麼中共申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卻同時阻止台灣加入?用中共學者的話說,這關乎中共能否在「中美新冷戰」中善用強大的經濟力量成功突圍,同時避免台灣繼安全領域後,在經濟領域進一步被納入美國主導的勢力範圍,從而成為阻礙中共「統一大業」的新關鍵因素。事實上,中共長期阻止台灣加入區域經濟合作進程,就是要保持或提升加大台灣在經貿上對大陸的依存度。

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進展順利,蔡英文稱有信心美台將達成「高質量」貿易協議。中共雖然一再反對,卻也無可奈何。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