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國港口空箱堆積 官員謊稱蓄勢待發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3月22日訊】中國外貿出口不振,大量的空箱在港口堆積。官方為了平息外界議論,聲稱大量空櫃正在港口「蓄勢待發」,而且還反映了國際市場看好中國未來的出口能力。不過,謊話引來了更多批評。

廣東市民:「這是空櫃子堆放的地方吧?這地方都是空櫃子。這是鹽田港推積如山的空箱子,到處都是,今年這個出口啊,真的是涼了。」

3月20日,中共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回應多地港口集裝箱空箱堆積如山的問題時,說有幾個因素:一是前一段時期新集裝箱投放量過大,國內堆存成本較低,國外疫情緩解後空箱短期大量回流。

他還說,大量空箱在中國港口「蓄勢待發」,「反映國際市場依然看好我們下一階段的出口能力。」

相關說法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說,「港口空箱多表示出口好,這種話一定得反過來看。」還有網友擔心,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項目要「蓄勢待發」。

旅澳學者李元華:「明明是沒有出口,經濟低迷,它卻給說成是蓄勢待發,中共一直是它不會承認自己統治上的失誤,造成經濟萎靡,所以他才會把這種不好的事情說成像好的事情一樣。」

還有網友質疑,這是中共官場一貫的話語系統,舉例來說,「拼裝貨說是『自主研發』,失業人口是『靈活就業人群』,年紀大了考慮退崗叫『低齡老人』;空貨櫃堆在港口叫『蓄勢待發』。」

李元華:「中共統治一直有一個就是謊言,任何事情它都要騙,比如說這種學生畢業及失業,他就給換一種說法,叫靈活就業,包括自主就業,其實就是沒有工作失業人員,類似於這樣,非常的多,就是為了欺騙老百姓。」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分析,中共海關總署出面澄清,有其背景因素。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2023年我們看到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跟進口是分別下降了9.9跟7.5,很多傳言說中國的各個主要出口碼頭,像深圳、上海,這些碼頭大量的空置貨櫃,還有一些碼頭工人他們失業,一些貨櫃車也閒置,導致大家對於中國出口的情況有一個非常深度的憂慮。」

香港《文匯報》引用市場數據稱,2月以來內地集裝箱空置量達到500萬標準箱,是疫情前的兩倍。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6週跌至千點以下。

黃大衛分析,當前中國出口形勢大不如前,印尼、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在內的亞洲十四國,已經分流了大部分中國過去具有優勢的產業,在供應鏈上替代了中國。

數據顯示,從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一年內,14個亞洲國家對美國出口額為6340億美元,略高於中國對美出口6140億美元。

此外,黃大衛表示,中美關係緊張,加上俄烏戰爭爆發後,企業擔心受到制裁,紛紛尋求分散風險,資金撤離中國,訂單也在流失。

黃大衛:「中國目前出口數據裡面,相當部分是由東南亞國家來支撐。但是按照過去歷史數據來分析,中國外貿盈餘,不論是順差或利潤,主要是在中國出口美國和歐洲兩大市場,出口歐洲、美國,中國出口商品能賺錢,出口東南亞國家其實是吃力不討好,只賺了一個吆喝,所以未來中國的出口形勢或產業結構的挑戰和困難還是蠻多的。」

為了安撫外界對今年進出口外貿的擔憂,俞建華還在記者會上聲稱,自2月以來,進出口「回穩」、「趨勢向好」等。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認為,中共官員此舉有為自己「壯聲勢」的味道。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真實狀況怎麼樣,我覺得以今年的情形來說,市場上或是說整個研究機構偏向不樂觀,因為譬如說像中國官方設定經濟成長是5%,但是外資或者說國外的法人,普遍認為是2.5%就很不錯了。」

稍早前,財經評論人利世民告訴自由亞洲,中美關係變差,不少企業把供應鏈撤離中國,連帶著過去太過依賴中國市場的香港,也要承受中國外貿變差的後果。

編輯/林岑心 採訪/易如 後製/李沛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