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鐵塔限電提早熄燈 法國能源大國招牌蒙塵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2月01日訊】屋漏偏逢連夜雨,俄烏戰爭與近半核電廠停擺,使得能源強權法國也不得不正視缺電危機,啟動提早熄滅巴黎鐵塔等節電措施。民眾擔憂逐漸攀升的電價,也對核能發展的未來感到迷惘。

2月24日,俄羅斯進犯烏克蘭,俄國為報復西方經濟制裁,切斷輸歐天然氣,導致歐洲陷入能源危機,不僅導致油、物價飆升,缺電更是一大威脅。

法國是歐洲能源大國,過去還能賣電給鄰國。然而將入深冬、危機當前,政府從一開始自信滿滿,到後來閃爍其詞,呼籲民眾節約用電,並預告企業可能面臨限電、輪流停電的狀況。

關鍵原因是法國56座反應爐中,有32座因腐蝕維修等因素暫停運作,直到10月底仍有24座停工,狀況前所未見。

Foodi Jia-Ba-Buay(呷飽未)餐廳負責人瑞納爾(Frank Renard)告訴中央社,「時機很不巧,俄烏戰爭的同時,許多核電廠又停工…使我們從能源出口國變成進口國」。

因此,法國供電情況如履薄冰,為確保供電安全,法國政府開始推動各式節約措施,讓節能成為能源危機下的全民運動。

曾為企業特助的克萊爾(Claire)向中央社表示,現在天氣還好,「但若冬天嚴寒,對很多法國人來說就會變得很棘手,瓦斯、電價都暴漲,很多人會付不出帳單」。

藝術家茱莉(Julie)則告訴記者,電費帳單已開始漲價,很可能還會繼續,「尤其現在燃料更貴,取得也更困難;之前能源就很貴了,現在更糟」。但她認為,真正問題點是企業從中獲利,並濫用原使人類受益的能源,「跨國大企業應該要受到法律管制」。

巴黎市之前宣布,觀光標的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從凌晨1時提早至11時45分熄滅,整點閃光的時間也從10分鐘減為5分鐘。並強調,讓這座全球最多人造訪的紀念塔投入節能行動具有象徵意義。

此外,商家行號與活動場館也都收到降低用電的新規範,如暖氣溫度必須設定在19度、打烊後熄滅招牌燈、大型活動和展覽用電縮減等,目標是今年用電要比往年少10%。

瑞納爾說,現在還不到巔峰,只是「危機的開始」。有的商家與電力公司簽訂5年的固定電價合約,「沒簽這種合約的店家,我想電費可能已漲了2成左右」。

進入耶誕假期,街頭巷尾的燈飾用電也成了各地市政府傷腦筋的問題。據法國市長協會(AMF),部分城市已決定縮短開燈時長或減少燈飾數量,為節電妥協,例如晚一到兩週啟動燈飾,香榭大道燈飾也會從凌晨2時提早至晚上11時45分熄滅。

對此茱莉表示,她向來反對耶誕節過於商業化,覺得燈飾亮節慶一週即可,不明白為何市政府要亮一個月燈,花這麼多電費。

為達成巴黎協定碳排減量承諾,法國能源政策首要朝「脫碳」邁進,而核能與再生能源成為法國目前政策兩大支柱。

然而法國近年發電量下降,據生態轉型部數據,2020年法國發電較前一年減少6.8%,核能發電量更因法國最老電廠費森翰(Fessenheim)關閉及數十個電廠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維修困難而下滑11.6%,是1993年來首度減產。同年,再生能源發電則較前一年增加,風力發電增產17.2%。

法國首座離岸風場歷時10年於今年9月底啟動,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啟用典禮上表示,政府將推動再生能源加速法案,力求急起直追,明年夏季預計啟動第二座離岸風場,2024年將有第三座。

法國自70年代起大規模建造核能反應爐,是全球核能第二大國,僅次於美國。1990年代為法國核能巔峰,核電占法國總發電3/4。

但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法國陷入核工業的激烈辯論。2012年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宣布於2025年前把核能占比降至50%,核能發展進入10年的空窗期,更糟的是,再生能源規畫也未能及時銜接。

2020年起,核電廠40年服役年限紛紛到期,先前搖擺不定的核電布局讓法國核能青黃不接,2025的期限也被馬克宏延至2035年。

2021年11月與今年2月,馬克宏二度呼籲「復興」法國核工業,展開新的核能計畫,建造14座反應爐。

法國如今處在核電發展的十字路口,輿論對核能意見分歧。瑞納爾表示,許多民眾支持核電,因儘管核廢料仍危險,卻不像化石燃料對環境有立即破壞,加上歐洲沒有地震與颱風等天然災害,且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產鈾,都是優勢。「接受核電成本相對較低,也能帶來較低電價」。

克萊爾與茱莉則反對核能,克萊爾說:「要終結核電,但歐洲眼下還沒有可靠的解方能代替核能。風力開始發展,但也不能到處蓋。退回化石燃料我無法接受,造成氣候暖化。所以要有耐心,一步步前進」。茱莉則對核廢料存有疑慮,且認為應改變用電習慣。

法國已宣布祭出電價漲幅上限,瑞納爾認為,受益於政府的保護緩衝機制,法國應該不會深陷危機,「時機不好時,政府大量開支,景氣好時就會回收,很合理。所以時機好的話,法國不會多好,但景氣壞時,我們狀況會比其他人好一些」。

(轉自中央社/責任編輯:夏明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