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0月07日訊】外企在中國運營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風險,加上中共打壓科技企業等因素,促使日本企業增加了在美國的投資,並成為在美最大外國投資者。
《金融時報》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馬自達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附近的新工廠是與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的聯合項目,生產專為美國市場設計的運動型多用途車。
在與長期合作夥伴福特斷絕關係並退出美國製造業多年後,馬自達的大轉彎表明該公司對美國銷售的依賴程度。北美已成為其在日本以外最大的利潤中心。馬自達和豐田共同擁有和運營阿拉巴馬工廠,並在該項目上共同投資23億美元。
「我們未來的增長在美國」,馬自達資深人士、現任馬自達—豐田合資公司總裁Masashi Aihara說,「我們的命運取決於美國製造業的恢復。」
隨著企業在美國競相增長,日本已連續3年成為美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去年日本對美國的累計直接投資達到7,210億美元,占4.98萬億美元總額的14%。2020年,日本公司的美國子公司和附屬公司出口了價值753億美元的商品,遠高於排名第二的德國的475億美元。他們的研發支出總計120億美元,緊隨德國的127億美元。他們僱用了大約93萬名工人,僅次於英國公司。
日本大約一半的投資用於製造業。除汽車行業外,由於美國強勁的需求,食品和藥品領域也出現了新的支出。富士膠片去年宣布了在美國投資2,000億日元(合14億美元)製藥廠的計劃。
與此同時,在服務領域,零售集團Seven & i Holdings在2021年以210億美元收購了加油站連鎖便利店Speedway。
「北美正在成為我們業務的主要驅動力」,Seven & i總裁Ryuichi Isaka說。
豐田汽車公司今年8月宣布,計劃在日本和美國投資不超過7,300億日圓(合52.6億美元)。通過這項投資,豐田打算將其在日本和美國的電池總產能提高到40吉瓦時。
這家日本汽車巨頭希望在2024到2026年期間開始電池生產。
《金融時報》說,在國外經營的日本公司一般都集中在中國、東南亞和歐洲以及美國。對美國投資的增加正值日企對中國的擔憂之際。中國的市場規模可與美國市場相競爭,但卻受到日益增長的政治風險的困擾。
這些風險包括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懲罰性關稅,以及中共政府對私營部門越來越多的干預。根據日本銀行的數據,2015年至2021年期間,日本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頭寸僅增長了26%,而美國則增長了50%。
「考慮到商業風險,我們無法真正對我們的中國業務快速行動」,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的高管說。
2000年,日本軟銀斥資2,000萬美元買入阿里巴巴的股份。隨著阿里巴巴發展成為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的互聯網公司之一,上述股份對軟銀具有了重大意義。但在中共政府對科技行業進行整頓之後,阿里巴巴被開了182.28億元人民幣(27.8億美元)的天價罰款,其股票市值蒸發了數千億美元。今年8月,軟銀表示,將大幅縮減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此舉正加速這兩家公司的分離。
軟銀首席執行官孫正義說,他對之前馬不停蹄的投資感到後悔,這些投資導致軟銀在第二季度虧損額達到創紀錄的230億美元。
美國推動製造業和供應鏈回國,這使得日本企業很難像過去那樣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和材料到美國。那些希望在美國擴張的企業需要加大在美投資,以建立本地採購和生產網絡。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