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音樂學院畢業生:古典音樂讓我謙卑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0月02日訊】在10月1日第八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美聲唱法聲樂大賽」的複賽舞台上,台灣選手羅心汝唱了兩首歌曲。一首是德沃夏克的《月亮頌》,另一首是中文歌曲《那就是我》。最後,她進入了決賽。

比賽讓我重拾中文歌曲之美

羅心汝從小學習古典美聲聲樂,在台灣讀完研究生之後,又去意大利布雷西亞音樂學院留學7年,意大利文說的比中文都好。近年來多次在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等國際比賽上獲得金獎。

羅心汝目前在台灣一邊辦演唱會一邊做聲樂教學。這次是在網絡上看到新唐人的比賽消息的,再一看同行評價,都說這個比賽好,她就來參賽了。

比賽最吸引她的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用美聲唱中文。

「唱中文歌在其他國際比賽中是絕對沒有這個機會的,你唱他們也聽不懂。」羅心汝在比賽後對大紀元說,所以她覺得新唐人比賽對中文歌的要求是一個「亮點」。

「我是長期學習西方音樂的,除了這個大賽之外,這十幾年我沒有打開過中文歌曲,沒有機會唱過。是因為這個比賽,我才去把這些歌曲找回來,再重新開始練習中文藝術歌曲,才越來越發現其中的美。這是和西方的美學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羅心汝體會到,用美聲唱中文歌曲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她說,中文講究一個「收音」,她在複賽中唱的《那就是我》有一段很長的「我」字,她就要研究在什麼時候收這個音,否則如果像發西文的元音那樣,中國觀眾就聽不清她在唱的什麼字了。

「中文真是太難了,真是非常非常困難。」她說,「因為我們講究『喉、舌、齒、唇』,唱外文歌不會訓練到這麼細,而在中文中差那麼一點就更聽不出來了。我這裡強調的是,西文和中文在『咬字』的內容上運用的是不一樣的肌肉,所以中文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另外,新唐人的比賽還要求選手是華人,這讓羅心汝認識了世界各地的華人選手,她學習了很多東西。

「從各地來的華人選手,加拿大的、香港的等等,每個人的背景都不一樣,受到的教育也不一樣,所以在我們的對話當中,就從彼此身上都學到了一些東西。」她說,「在這個比賽的場合,世界各地的華人聚到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大家就可以取長補短了嘛。」

羅心汝提到,女聲組的選手水平都很高,而且選曲都很難,讓她感覺大家「都很厲害」。

「古典音樂讓我謙卑」

羅心汝從小學習古典聲樂,對古典音樂情有獨鍾。她認為,古典音樂之所以能夠流傳幾百年上千年不消亡,是因為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後面,可以讓人受益終生。

「我的學生跟我說,那些流行歌曲,聽到10遍心情就好煩躁;但是古典音樂,你可以聽上三百遍、五百遍都不覺得煩,就是因為有它的美,有它的深度在裡面,有它的文化在裡面。」羅心汝說,「古典音樂是百聽不厭的,是讓人一輩子受益的東西,因為它其中有太多東西在裡面,有文學、有繪畫、有當時社會的面貌等等一切都和在那些音樂裡面的,所以我覺得是很有深度的。」

羅心汝認為,古典音樂對任何人來說都應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對她來說,古典音樂讓她感到渺小,讓她學會謙卑,激勵她立志成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

「我發現,當你投入到音樂這個環境中,你在鑽研音樂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在音樂面前是那麼地渺小,你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東西——因為你有這麼多細節都沒有處理好,你怎麼可以說別人不好?你自己就是一個這麼渺小的人而已,我不應該把自己放那麼大,我應該修心,我應該謙卑,因為你發現越來越多你自己的不足。」

她說,由於唱歌的人是把身體當作自己的樂器,所以自己和音樂是「合一」的,對音樂的謙卑態度也延伸到了她的人生中。

「你不能說我到音樂面前我就『謙卑』,而平常我都很自大,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和其他搞樂器的不一樣,唱歌就是我的樂器,身體就是我的樂器,我是合一的,我不能把自己拆成兩個人。」

羅心汝表示,她的人生夢想就是在音樂的道路上不斷地學習、鑽研和探索,「當一個優秀的藝術家」。

(記者施萍紐約報導/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