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9月14日訊】9月14日,習近平前往中亞地區訪問。習此行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引國際關注。有報導指,中俄被國際孤立的形勢下,習普會面將被視為各取所需的抱團取暖。有分析認為,習在烏克蘭問題上如何表態,陷人兩難的局面。
中俄被國際孤立 習普會面被指抱團取暖
據報,14日,習近平前往哈薩克斯坦,15日參加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俄羅斯方面透露,15日,普京和習近平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會談。
這是俄烏戰事後的首次「習普會」。此時正傳出烏克蘭奪回6,000平方公里領土,俄軍正在節節敗退的消息。
敏感時刻習普會晤,中俄如何互動,兩人將談些什麼?將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彭博社報導,習近平有近1,000天沒有出國訪問,中共發現自己在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中越來越孤立。此次他將與普京一起出現在上合組織峰會上,展示他對一個可行替代方案的看法。
習、普最近一次見面是今年2月4日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之際。在北京冬奧會結束後,2月24日,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
美國之音9月13日報導,俄羅斯因這場戰爭遭遇了西方的全面制裁,成為國際社會千夫所指的棄兒。中共也因拒絕譴責侵略者而飽受國際社會的指責,陷入空前孤立。
報導說,兩人這次的會面被媒體視為互有需要、各取所需的抱團取暖動作,同時也表明了習近平將北京與莫斯科之間的准盟友關係視為對抗美國的一個重要工具。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波蘭華沙東方研究中心中國項目高級研究員雅克波夫斯基(Jakub Jakóbowski)的話表示,普京和習近平都需要一個強烈的「反美陣線」信號 。
美聯社評論,會見習近平對普京來說是一種「鼓舞」,他在入侵烏克蘭後被國際孤立,現在需要國際夥伴。
分析:普京成「拖油瓶」 習近平陷兩難
近日,中國國際金融30人論壇暨中國社科院國際研究學部主辦了一次內部視頻研討會,集中討論俄烏危機對全球金融格局帶來哪些重大的變化,對於中國會產生什麼影響以及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在研討會上,中共駐烏克蘭前大使高玉生在發言中表示,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的態勢日益被動和不利,已經顯露敗象。
高玉生認為,俄烏戰爭後,俄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將會受到明顯的削弱、孤立和懲罰。俄國力將更加衰弱,可能被逐出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國際地位顯著降低。
而烏克蘭則成為西方的一員,其它前蘇國家可能出現新的不同程度的去俄化趨勢,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將大力推動聯合國和其他重要國際組織的實質性改革,如改革受阻,也可能另起爐灶。兩者都可能以民主自由的意識形態劃線,排斥俄羅斯等一些國家。
9月14日,時政評論員周曉輝在大紀元撰文表示,論壇內部研討會透出的信息無疑代表了中共黨內一部分人的擔憂,而這無疑與習近平力挺俄的立場背道而馳,尤其在俄軍節節敗退之際,習綁在俄戰車上的政策極有可能正遭到黨內高層更多的批評。這對於即將出訪的習近平而言,不啻於一盆涼水。
9月7日,中共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出訪俄羅斯。俄方聲明稱,栗戰書明確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的行動,並稱正在提供協助。但中方則隻字不提烏克蘭。
9月13日,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副院長方艾文(Evan A. Feigenbaum)撰文說,習近平不可能把與會時間完全用來處理中俄關係……他還有其它關係和棘手問題待解決。
方艾文表示,有幾個因素導致習近平在對俄關係上陷入兩難境地。首先,習在與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投入了太多的個人影響。其次,如果北京選擇在俄軍從烏克蘭大撤退的時刻進一步靠攏莫斯科,那會顯得非常無能。因此,習近平更有可能繼續過去的騎牆政策。
14日,時政評論員唐浩在他的節目《十字路口》中表示,現在普京對習近平來說,是夥伴,也是拖油瓶,所以習不敢在烏克蘭問題上跟普京公開站得太近,免得招來西方社會的制裁。但對俄羅斯來說,他們很需要中共站出來當他們的後盾。
唐浩認為,在這次的習普會上,普京會更希望中方積極地支持俄羅斯,而習近平就會陷入更尷尬、更難表態的兩難局面。
(記者李恩真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