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時分】美國哈姆導彈 俄羅斯雷達噩夢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9月13日訊】8月30日,烏克蘭軍方公布一段視頻。烏克蘭空軍的米格29殲擊機多次發射美國的AGM88哈姆反輻射導彈。

美國哈姆導彈摧毀俄羅斯防空雷達

早在8月7日,烏東戰場上就出現了哈姆導彈的殘骸照片。自從八月份烏克蘭空軍投入哈姆導彈之後,俄羅斯的多處防空導彈和雷達系統被摧毀。八月下旬,烏克蘭宣稱,在三天內摧毀了俄羅斯17個雷達目標,其中包括4個還是300防空導彈雷達,和1個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

而在陸續摧毀俄羅斯前線的防空系統之後,烏克蘭向俄羅斯最先進的S400導彈發動進攻。在8月29日,烏克蘭的米格29戰機低空掠海飛行,突然拉起,向位於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港南面的俄羅斯第12防空導彈團的S400防空導彈陣地發動進攻,成功摧毀了S400配套的遠程預警雷達,該雷達探測距離號稱超過700公里。

根據基輔郵報的報導,美國提供的哈姆反輻射導彈已經造成了至少4個S300地空導彈陣地、一個S400防空導彈陣地,以及5個俄羅斯高射炮兵系統的損壞。

烏克蘭使用的是蘇制的戰機米格29,可是哈姆是美國產的。一般來說,蘇聯的戰鬥機和北約的導彈是不兼容的,那麼烏克蘭又是如何使用美國的哈姆導彈呢?哈姆導彈到底有如何的威力,能夠將俄羅斯的防空雷達一一摧毀呢?

哈姆導彈是目前最成功的反輻射導彈

●雷達即使關掉依然逃不脫哈姆導彈

哈姆導彈是目前最成功的反輻射導彈。我小的時候看到反輻射,第一反應是核輻射。然而這裡的輻射,指的是電磁輻射,說白了就是雷達發射出的電磁波。通俗來說,反輻射導彈,你可以把它叫做反雷達導彈。它的目標就是各種防空導彈的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

雷達會發射出各種頻率的電磁波,反輻射導彈就是根據接收到的電磁波。判斷發射源的方位,來進行源頭打擊,將敵方的雷達摧毀。

那麼有朋友想了,我能不能將我的雷達突然關機,這樣敵人就無法對我進行追蹤了。對於早期的反輻射導彈來說,比如美國的百舌鳥,如果你雷達突然關機,它就喪失了追蹤能力。但是對於美國最先進的哈姆導彈來說,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它在一開始接受到你信號的時候,可以根據GPS定位繼續對你進行攻擊。除非你緊急關閉雷達,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轉移陣地,不然你依然是哈姆導彈的靶子。

雷達是防空火炮和防空導彈的眼睛,打掉雷達,就相當於打下了敵方的眼睛,敵人看不到你,就無法對你發動進攻。

●哈姆導彈的技術性能

世界上第一款反輻射導彈是美國在越戰時期開發的百舌鳥。但是該導彈笨重,還需要根據雷達頻率要更換導引頭。敵方雷達關機之後,導彈就會喪失目標。美國之後將標準防空導彈改進用作標準反輻射導彈,但因為體積過大,並不適合於高強度的作戰。於是,美國在七十年代開始研發哈姆反輻射導彈,哈姆反輻射導彈在1983年正式交付美國海軍。在1986年參與了利比亞空襲。在之後的歷次作戰中都有所參與。

哈姆導彈是由在半導體行業大名鼎鼎的德州儀器公司研發的,之後,德州儀器的軍事部門被雷神公司併購,所以哈姆導彈的後續型號是由雷神公司維護。

AGM88反輻射導彈基礎參數,最大使用高度12.2千米,全彈重366千克,長4.1米,翼展1.13米,最大直徑254毫米,戰鬥部重約66千克,最大射程15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採用慣性制導加被動雷達制導。

哈姆導彈擁有一個被動雷達導引頭,覆蓋頻率達到0.8到20赫茲,戰鬥部為破片殺傷型,重約66千克,即使在飛行過程中如果敵方雷達關機,「哈姆」仍然能夠按計算的飛行彈道,飛向目標。導彈的動力裝置是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全重127千克。

●哈姆導彈共有四種型號

哈姆導彈正式編號角AG M88,到目前為止,主要有五個型號,早期型號A和B已經在九十年代停產。C型號導彈使用的是新型的導引頭以及GPS,因而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而D型是由美國雷神、意大利、歐洲導彈集團和德國博登湖1C公司聯合研製,加裝GPS/INS制導裝置,採用了Broke6軟體。美國這次提供給烏克蘭的應該就是D型。

AGM-88E也別稱之為先進哈姆反輻射導彈,先進哈姆反輻射導彈集成GPS/慣性制導、先進被動雷達尋的器和主動毫米波雷達末端尋的器等多種制導方式

A gM 88g和之前的型號有了較大的差別,彈頭採用雙椎體,全部增加了熱防護材料和整流罩,隱身效果更好,體積更小,適合於挂載在內部彈艙內。說白了這一型號是為了挂載在F 22和F35隱身戰鬥機上所開發的。

●哈姆導彈總的三種攻擊模式

哈姆導彈總共有三種攻擊模式,第一種叫做預先編製。就是飛機在起飛前就一隻敵方雷達的位置,飛機起飛之後,可以在遠距離,比如150公里以上發射哈姆導彈。但憑藉GPS和慣性制導飛向目標。,當到達目標區域時,雷達開機尋找敵方的電磁輻射源,進行精準的攻擊。

第二種模式叫做機會目標模式,什麼是機會目標呢。就是飛機預先不知道敵人目標在哪裡,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可以使得哈姆導彈的雷達自己開機工作。當哈姆雷特打檢測到敵方輻射源,飛行員就可以自動發射導彈,讓哈姆導彈去打打擊敵方目標。

第三種模式叫做自我防衛,也是飛機並不知道敵方雷達在哪裡,在飛行過程中,飛機自己的雷達告警器發出警告。探測到有敵方雷達掃瞄到自己。此時將敵方雷達信息傳遞給哈姆導彈,哈姆導彈發射。

烏克蘭如何發射美國產哈姆導彈

回到我們節目開篇的問題,米格29是蘇聯專機,哈姆導彈是美國產的,兩者規格並不兼容,那麼烏克蘭是如何能發射美國產的哈姆導彈呢。一般來說,有兩種可能。

●米格29由波蘭等北約盟國援助而來

這一批米格29並不是烏克蘭自己的,而是波蘭援助的。在蘇聯時期,米格29作為蘇27的低配版本,因為其航程過短,有機場保衛者的稱呼。米格29只出口到華約國家,比如波蘭、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

波蘭一開始擁有12架米格29戰機。東德也有超過20架米格29戰機。蘇聯解體之後,東西德合併,德國手裡的這些米格戰鬥機就成了北約盟國研究蘇聯戰機的材料。但因為米格戰機電站設備實在太過差勁,已經不適合於現代化戰爭,在2003年,波蘭以1歐元的價格從德國購買了22架米格29戰機。

在2007年,波蘭國防部決定對其中的32架米格29進行大修和改裝,大量更換了米格29的電子設備,使得米格29能夠達到北約標準,能夠發射部分北約導彈。

在烏克蘭戰爭,初期就一度有消息傳出,波蘭要將自己的米格29提供給烏克蘭,波蘭從美國接受F16戰鬥機。這樣的交易在三月份夭折了。當時波蘭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將米格29交給美國人,由美國人將這批戰機送到烏克蘭。幾天之後被美國斷然否認。

但是戰爭到現在已經進行超過6個月,之前波蘭已經偷偷摸摸地將自己的T72和P T91坦克交付給烏克蘭,現在將自己的米格29交給烏克蘭,也是很有可能的。

我記得在今年夏天的時候,媒體表示,波蘭將米格29拆成大量備件,以零部件的方式交付給烏克蘭,在烏克蘭的工廠進行組裝。不管以何種方式,烏克蘭目前獲得了波蘭產的米格29是一個很有可能的事情。

除了波蘭以外,斯洛伐克也有12架是規格升級的米格29。在8月27日,斯洛伐克、波蘭、捷克簽署了一項協議約定,波蘭和捷克從9月起,一起保護斯洛伐克領空。而斯洛伐克的米格29戰機將全部停飛。那斯洛伐克的92架米格29去哪裡了呢?很可能,他們的目的地也是烏克蘭。

從北約盟國斯洛伐克和波蘭的情況來看,烏克蘭很有可能在近期接受到了40到50架米格29戰鬥機,或者是它們的零部件。經過北約標準提升,發射美國產的哈姆導彈將不再是什麼問題。

●烏克蘭將自己的米格戰機進行簡單升級

除了從北約接收到的升級米格戰機,烏克蘭空軍也可以對自己的老式米格戰機進行簡單升級發射哈姆導彈。在米格29上掛上L AU 118 A發射器,將電子線路集成到米格29的航空電子設備中,就使得米格29具有能夠發射哈姆導彈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空軍可以使用哈姆導彈的預先編製模式,根據自己的偵查,或者是得到北約的情報,確定敵方防空雷達的位置,將信息輸入哈姆導彈之後,飛機起飛在遠程發射哈姆導彈,哈姆導彈到達預定區域啟動導引頭自行搜索,就可以完成對俄羅斯防空雷達的遠程打擊。

哈姆導彈改變烏克蘭戰場局勢

哈姆導彈的出現,和海馬斯一樣,改變了烏克蘭戰場的局勢,使得俄羅斯在前線戰場損失了大量的防空導彈和防空雷達。在俄羅斯空天軍完全消失的今天,俄羅斯陸軍還接連失去了防空力量支援。隨著時間的推移,制空權會慢慢回到烏克蘭這邊。

與哈姆導彈的大放異彩相比,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反輻射導彈KH31。KH31在1988年開始服役,A型的射程只有50公里,P型的射程達到110公里。最要命的是,該導彈的雷達導引頭無法對頻譜的電磁波覆蓋,分有三個不同的導引頭,在執行任務前必須決定挂載何種導引頭。

在過去不斷有人爭論美制武器和蘇制武器的優劣,通過這次烏克蘭戰爭,大家看的是清清楚楚,挂載KH31的俄羅斯蘇35戰鬥機在烏克蘭上空被烏克蘭老舊的S300擊落,烏克蘭可以通過美國的哈姆反輻射導彈不斷摧毀俄羅斯的S300、S400導彈發射陣地,誰的效果好用,大家一看便知道。

中共的很多武器正是來源於蘇聯技術。比如中共的反輻射導彈鷹擊91。該導彈有反雷達和反艦兩種模式,是中共第一種高速反輻射導彈。它就是基於俄羅斯的KH31P進行仿製的,在2002年首次曝光。根據相關報導,鷹擊91性能已經超過KH31,但是到底好不好用,恐怕上了戰場才能知道。

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vjPE-4XnyqBBuxhXshSAw

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tansuo​

訂閱探索時分Telegram群組:https://t.me/jiemishifenchannel

【探索時分】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