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古名「離枝」,也叫妃子笑,是常見的亞熱帶水果。荔枝香氣清遠,甘香適口,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不但能排毒養顏、益智健腦、益氣益血、消渴利尿,還能增強免疫力。
中醫認為,荔枝味甘、酸、性熱,入心、脾、肝經;果肉可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本草綱目》記載,荔枝還有「通神,益智,健氣」的作用。
荔枝全身都是寶
在養生方面,荔枝可說一身是寶,全身皆可入藥。台灣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日前在大紀元撰文闡述荔枝一身是寶及其藥用方法,供大家參考。
荔枝實(果肉)
荔枝實性溫、味甘,有益氣、通神、益智、止渴、滋潤等作用。
吃荔枝肉可益人顏色,止煩渴、頭重心躁、背膊勞悶。《本草經疏》說它:「鮮時味極甘美,多津液,故能止渴,甘溫益血,助榮氣,故能益人顏色。」
荔枝屬陽,主散無形質之滯氣,故還能治療疔瘡惡腫。
入藥方法:1. 老人五更泄瀉,用荔枝乾配伍粳米、懷山藥或蓮子煮粥食,最為有益。
2. 有疔瘡惡腫的人,用荔枝肉、白梅各三個,搗作餅子,貼於瘡上,即出也。
3. 痘瘡不發者,用荔枝肉浸酒,然後飲酒、吃果肉,忌生冷。
荔枝核
荔枝核性溫、味甘澀,入肝、腎兩經。它是散寒去濕之品,是疏肝理氣的良藥,專去寒散滯,能行血氣。
荔枝核煎水服用,可以治小腹疼痛、睪丸腫痛、胃脘痛及婦女血氣瘀滯疼痛。
入藥的方法:1. 婦女血氣刺痛,用荔枝核燒存性半兩,香附子炒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鹽湯、米飲任下,名蠲痛散。
2. 疝氣陰囊腫痛,用荔枝核炒黑色、大茴香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
荔枝花及皮根
用水將荔枝的花和皮根煮汁,細細含咽,可以治療咽喉腫痛。
荔枝殼
痘瘡出不爽快,用荔枝殼煎湯飲。用荔枝殼浸水飲,又能解荔枝的熱性,治療「荔枝病」。
什麼是「荔枝病」?
如果一次食用過多荔枝,可發生中毒性血糖降低性昏厥、噁心、出汗、心慌乏力,嚴重的話會四肢冰冷,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須立即送醫院搶救。醫學上稱之為「荔枝病」。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誘發「荔枝病」的原因是荔枝中含豐富果糖,如果吃太多荔枝,大量果糖進入血液,會刺激胰島素過量分泌,使血糖下降,甚至導致低血糖。另外,荔枝中還含有α-次甲基環丙甘氨酸(MCPG),也會促使血糖降低。
如出現低血糖症狀,除了用荔枝殼浸水飲,也可以喝適量的蜜糖水緩解,情況嚴重須及時送醫院醫治。
吃荔枝時注意5點
早在古代,老祖宗就告誡「荔枝不能吃多、不能空腹吃」。除了會引發低血糖外,荔枝性熱,吃多會導致牙齦腫痛。因此吃荔枝時,最好注意如下5點:
1. 陰虛火旺的人,特別是老人和小孩不宜多吃。建議一天吃荔枝不超過5~10顆為宜,老人和兒童最好不超過5顆。
2. 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
3. 不要吃未熟的荔枝,未熟荔枝中α-次甲基環丙甘氨酸等毒性物質含量遠高於成熟荔枝。
4. 糖尿病患者、慢性扁桃體炎和咽喉炎患者不適合吃荔枝。
5. 吃荔枝前,可將荔枝連皮浸泡在鹽水中,然後放入冰箱內再食用,這樣吃既爽口,又不易上火。
宜用荔枝來食療的人:
1. 體質虛弱,病後津液不足,氣血兩虧,貧血的人。
2. 老人腎虛五更泄瀉,或脾虛久瀉、胃寒疼痛者。
3. 口臭者。
荔枝漿健腦養顏、改善貧血
配方:荔枝 1千克,蜂蜜適量。
作法:取新鮮荔枝榨出果漿,入鍋內,加入蜂蜜攪勻,置於火上。煮熟以後,置於瓷瓶中,封口1月餘,將蜜結成香膏,放入冰箱中保存。
荔枝漿具有益氣養陰、通神健腦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貧血、心悸、失眠、氣喘、咳嗽、神經衰弱、便祕等病症。健康人食用更能益智健腦、澤膚健美、延年益壽。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