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突破7奈米芯片? 專家:技術落後無法量產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20日訊】中國最大半導體公司中芯國際7月宣布跨越7奈米節點,令世界大感意外。然而,細究中芯國際所採用的製程以及中共試圖引進先進光刻機的歷史,反映出中共一再宣稱的「自主造芯」將面臨極大的困難。

中芯7奈米技術遭質疑 專家:徒具宣示意義

《金融時報》16日發表題為「芯片上的突破暴露中國的戰略兩難」的文章,提到中芯國際取得了一個突破,開始向客戶交付7奈米芯片。文章指,該公司會願意投入多少時間和資金來量產這種芯片?

起因是美國禁止荷蘭ASML公司向中國出口極紫外線光刻機(EUV),採用這種光刻機只需曝光一次就能把集成電路圖形印在晶圓表面上。中芯國際無法取得EUV光刻機,它只能使用深紫外線光刻機(DUV),這種設備比EUV落後一代,需通過三、四回製圖來製成7奈米芯片。

一名專職IC設計的台灣半導體專案經理人廖先生18日告訴大紀元,芯片是由極精密的電路所構成,工程師在完成好電路設計時,將所設計圖形曝光在晶圓上,越先進的芯片,圖形就越細密,當細密到已經超過機台的極限時,有人想到將圖形拆成三或四份,重複曝光三到四次,再把它拼起來,這種做法對機台的要求就沒那麼高。所以比EUV落後一代的DUV就拿來頂著用。

「但是,每次曝光可能會有所偏移,線路間也不會對得這麼好,跟只曝光一次的EUV相比,良率就比較差。雖然勉強可以做出來7奈米,可以跟上面交代,但是真的要量產,就會遇到困難。為了篩出有良率的芯片,光跑測試機台就要花很多錢,成本很高,所以只能少量生產。」廖先生說。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8月17日告訴大紀元,「先進製程的芯片最重要的就是良率,良率不高,再加上它沒有成本優勢,對於台灣和韓國的先進製程芯片來說,完全不構成威脅,大概也只是宣誓意義比較大一些,對於未來要做更高階的芯片,幾乎沒有太多的可能性。」

中共光刻機歷史:武漢弘芯進口EUV後不久破產

2019年5月,美國宣布對華為制裁,隨後並將制裁範圍從芯片擴展到更多領域,包括限制先進的EUV光刻機賣給中國,中芯國際此前預購的一台EUV也被中斷交貨。

2019年底,武漢弘芯被曝進口一台能造出7奈米的EUV光刻機,但沒想到入廠不到1個月後就被抵押進銀行,武漢弘芯還被爆出是「千億芯片大騙局」。而這台光刻機是在媒體上有據可查的唯一一台中共進口過的EUV光刻機。

邱俊榮告訴大紀元,武漢弘芯其實是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縮影,在中國是普遍現象,「它基本上一開始就是一個空殼子,根本沒有完整的營運計劃,其背後的思維就是覺得只要砸錢,就可以把整個營運建立起來,但事實上它是完全沒有辦法的,到最後就都是以爛尾收場。」

國產光刻機技術落後 國內行業人士:趕上要至少十年

8月15日出刊的《財新週刊》坦言,中國國內目前約有十家企業在研發光刻機,但大多處在實驗室階段。目前能夠量產的是90奈米光刻機,28奈米光刻機尚未成熟。一名熟悉國內半導體產線的行業人士說,「如按目前節奏,達到ASML光刻機現在水平,用十年時間已經非常理想了,而ASML自身還在發展。」

台灣半導體專案經理人廖先生說,中國即使花四五年做出目前ASML光刻機的水平,可能也不具太大意義,「他們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這麽好的話,NIKON和ASML這兩家企業就很慘,但是目前為止,完全沒有取代的跡象。」

反倒是美國希望進一步說服ASML擴大禁售DUV給中國的消息引起關注。廖先生說,「如果(美國)連DUV都卡的話,中國芯片產業就沒有未來了,簡單講說是趕盡殺絕,假使NIKON和ASML對先前的舊機台,完全不提供支援維護的話,那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將面臨停擺。」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17日告訴大紀元,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於2022年初研究報吿顯示,華為、中芯國際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後,中國整體芯片產業快速成長,5年前,中國在全球芯片市場銷售額占比只有3.8%,2020年成長至9%,報告更預估2024年將達到17.4%,超過日本、歐洲和台灣。

黃大衛提醒,中共過去傾一國之力、想方設法搞到技術和機器的例子很多,它未必無法克服這些問題,美國政府和民主陣營不可過於輕敵。

砸大錢能搞自主造芯?

而網易號「製造界」在「狂熱造芯這顆大雷,終於炸了!」一文揭穿中共宣稱的「獨立自主造芯」神話。文章認為,實際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立自主造芯,美國不行,ASML的老家荷蘭也不行。ASML的7nm EUV光刻機,10萬個零部件的生產,是各國企業都拿出了絕活才有了最後成品的「神機」,這樣的技術積累,不是靠燒錢就能燒出來。

邱俊榮認為,多年下來中國過去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就是靠著砸錢,就可以建立半導體供應鏈,「但是在半導體供應鏈裡面,錢它相對來講是小的因素,反而是在技術、關鍵零組件,特別是像光刻機這種關鍵的設備上面,變得非常非常重要。」

包括未來美國欲籌組Chip 4聯盟,防堵技術流入中國,邱俊榮說,中國越來越難取得關鍵零組件、關鍵設備的情況之下,要發展先進製程的芯片,「恐怕是一個非常遙遠、甚至可能沒有辦法做到的目標。」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雲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