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動物接近「停止老化」 科學家探討原因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7月29日訊】所有的生物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但是科學家發現,一些生物的老化規律和人類差異很大,可以達到非常緩慢的狀態,甚至在很多年裡都不會老化。

近期兩份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探討的都是這個話題,他們發現像烏龜、鱷魚,以及某些青蛙等不少動物身體老化的速度都比人類慢,有的甚至可以接近停止老化的狀態。

研究者之一美國東北伊利諾伊大學(North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生物學家貝絲·萊因克(Beth Reinke)說:「要說它們完全不會老化這聽上去有點誇張,但(這裡說的是)它們過了生育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死亡的機率並沒有什麼變化。」

萊因克與來自世界各地多達114位科學家,蒐集了77種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者稱這是至今為止在這個課題上所進行的最大範圍的一項研究。

合作研究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野生動物種群生態學副教授大衛·米勒(David Miller)說,不少證據顯示一些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老化的速度很慢、壽命很長,但是我們從未就這個課題、對大量物種進行過這樣的研究。「如果我們能了解這背後的原因,也許對人類的老化過程有新的見解。」

同日發表的另一份研究,分析了世界各地生活在動物園、水族館裡多達52個品種的龜,發現75%的龜老化過程極其緩慢,80%老化的速度都比現代人類慢。

這份研究的作者之一、完成這份研究的時候就職於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生物學家麗塔·達席爾瓦(Rita da Silva)說:「與普遍認知的老化理論不同的是,我們發現很多品種的龜老化過程非常緩慢,甚至能夠完全抑制老化。這說明老化並不是所有生物都無法避免的規律。」

要說明的是,這份研究所指的「老化」特指生物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死亡機率的增加。人們所見到的所有生物體的死亡無非這幾種情況:事故、疾病或衰老至死。中國人把最後一種稱為「壽終正寢」,或「無疾而終」。

事故和疾病是另外的話題,這份研究專門針對的是最後一種情形進行研究,發現很多物種老死的規律仍然和人類有著很大的差別。

米勒說:「零衰老的意思是,如果一個生物在10歲那年死去的機率是1%,在百歲那年死亡的機率仍然是1%。以人類的數據進行對比,美國成年女性在10歲那年死亡的機率大約是2,500分之一,80歲那年大約是24分之一。一個具有零衰老的生物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死亡的機率並不會增加。」

為什麼這些動物身體的機制具有這樣的特點?這兩份研究分別排除了以前一些理論猜測的可能性,但對一種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支持。

以前有一種猜測認為,冷血動物老化速度慢。上面提到的第一份研究發現沒有證據能支持這種猜測。那份研究發現很多冷血動物與差不多身材的溫血動物相比,其老化速度有的快,有的慢,壽命的長短也是如此。

另一種猜測說,身體代謝的速度慢老化速度也慢。米勒說:「我們也沒有發現支持這種理論的證據。這種說法只在烏龜的身上成立。看來烏龜是冷血動物中比較獨特的一類。」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老化過程是生物體達到性成熟後,既要維持身體細胞修復功能,又要提供能量繁殖後代這兩大開支之間實現平衡的一種自我損耗的表現。

從這個角度來說生物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達到性成熟後就停止了生長,之後會經歷機體各方面功能的損耗,也就是老化的過程。人類和很多哺乳動物都是這種類型。

另一種類型的生物體則在一生中不斷生長,即使達到性成熟後機體仍然處於生長的狀態。烏龜和一些爬行動物則是這種類型。

按照這種理論的說法,像烏龜這類性成熟後身體仍然能不斷生長的生物,就有可能一直調動身體的能量修復身體細胞的損耗,從而減緩老化的過程。

第一份研究並不能排除、也不足以證實這種猜測;第二份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這種說法。第二份研究還發現生物在動物園或水族館的烏龜老化過程更慢、壽命更長。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生活在野外的烏龜需要消耗一些能量保護自己,而生活條件更優越的烏龜節省了這部分能量,從而能夠更好地修復細胞的損耗。

第二份研究的合作研究者南丹麥大學的費爾南多·科爾切羅(Fernando Colchero)再次強調說:「要提到的一點是,這裡所說的零老化現象並不是說這些動物可以永遠活著,只是說它們死亡的風險並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是死亡的風險仍然大於零。」

這兩份研究都於6月23日發表於《科學》期刊。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