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中國人常態化核酸檢測 官媒指困難重重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6月03日訊】中共官媒報導,中国的「常態化核酸檢測」已覆蓋近3成人口,但除了資金短缺外,真正要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還面臨重重困難。

中共官媒《中國新聞週刊》最新一期發表文章,討論「常態化核酸檢測」面臨的各種困難。

報導稱,截至5月14日,全國已經有3個省份和28個城市宣布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經濟總量占2021年中國GDP的41%,涉及人口4.2億,占2021年全國人口的29%。但「常態化核酸檢測」還面臨重重挑戰。

首先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錢從哪裡來」。在當局表態醫保不再買單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就得依靠自身財力。以河南為例,若按每個月15次全員核酸檢測、每次每人3.5元人民幣計算,全年費用將占2021年財政收入的9.5%。

而中共地方財政越來越緊張,直接影響了核酸檢測行業的擴張。

核酸檢測被視為當前最有利可圖的行業,但報導指,隨著檢測單價不斷下調,這門生意已經走向「薄利多銷」,沒有想像中好做。一些第三方檢驗機構還必須自己先墊付龐大的費用,也面臨著被拖款、舉債完成檢測等情況。

此前就有陸媒披露,許多核酸檢測公司被地方政府拖欠回款,此前墊付的資金沒有著落,只能依靠大量貸款維持運營。一些剛剛轉入核酸檢測行業的小公司開始後悔入行。

該報導還提到,「常態化核酸」也包括一系列隱性成本,比如人們做核酸花費的時間、檢測人員高強度工作的超負荷等。

比起硬件設施,短期內完成合格採樣與檢驗人員的招募培訓更為困難。報導稱,要實現「常態化核酸檢測」,全國範圍內至少需要新增75萬個檢測點,至少100多萬採樣人員。

北京一家核酸檢測機構4月26日成立,5月3日便獲得醫療機構許可證,隔天開始核酸檢測工作。核酸檢測行業快速擴張,其檢測結果的正確性、有無不當利益都受到關注。北京市日前對3家核酸檢測公司立案偵查,其中提到違規混檢、「稀釋核酸樣本」等等。這種「偷工減料」行為令人高度懷疑檢測的準確性。

此外,「常態化核酸檢測」執行的頻率和時長也是個問題。報導引述衛生官員的說法稱,最長14天沒有疫情,就可以停止核酸檢測了。

但許多中國網民紛紛留言,表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有網友說:「我們這邊都清零快兩個月了,還全員核酸呢。」還有網友說,自己身在安徽西北偏遠的小縣城,人口以流出為主,但全員4天做一次核酸混檢,不做健康碼就變黃色,他質疑「有必要嗎?」

有網友認為,「常態化時間長了也會流於形式。」

(責任編輯:景中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