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新增社融同比腰斬 分析:中共「寬貨幣」刺激政策失效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5月16日訊】在中國多個一線大城市先後因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封城的大背景下,中共央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4月份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增量斷崖式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接近「腰斬」。有海外中文媒體分析指出,多方面現象表明,中共近期祭出的「寬貨幣」政策失效。

中共央行週五(5月13日)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今年4月新增貸款為6454億元(人民幣 下同),僅為去年同期新增貸款的44%,創2018 年以來的單月新低;而今年4月新增社融為910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86萬億元相比已經被「腰斬」;居民按揭貸款、企業中長期貸款則再度負增長,與此同時,居民存款則大幅上升。

對此,海外獨立中文媒體希望之聲在相關報導中分析指出,上述數據表明,中國的企業和居民都不願意向銀行貸款了,「錢趴在銀行手裡轉不動了」,中共央行推行「寬貨幣」的刺激政策已失效。

報導分析,4月份中國的信貸結構已是「歷史最差」,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新增貸款中,短期的票據融資新增5148億元,占4月新增貸款的80%,該項數據是自2007年有數據以來占比最高的一次。這說明「在實體融資需求十分疲軟的情況下,銀行只能依靠大規模『票據衝量』來滿足監管要求」。

二、新增貸款中,企業中長期貸款的新增規模僅有2652億元,同比少增3953億,僅為去年同期的40%。這反映出企業經營困難,紛紛緊縮開支,中長期投資意願低,企業在主動降槓桿,有效融資需求明顯下降。

報導分析,目前中國的銀行面臨的窘境是,銀行存款增速高於貸款,銀行手握大量信貸額度但無處投放。從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4月銀行間的隔夜拆借利率一度低至1.3%,4月底時三個月的票據轉貼現利率快速下跌到0.25%水平。這表明,中共央行採取的各種各樣「寬貨幣」刺激政策,雖然使得市場資金寬鬆,利率下降,但是企業不想貸款,資金流不到企業,不能形成有效投資,經濟照樣刺激不起來。

報導說,今年4月當局投向實體部門的人民幣貸款只有3616億元,僅相當於去年同期的28%。從占比來看,貸款在新增社融中的占比僅有40%,環比、同比均回落29個百分點。而政府債券融資在社融的佔比大幅拉升至43%,超出去年同期23個百分點。這種現象說明「現在主要是靠政府發行專項債拉動基建投資」。

而今年4月,居民貸款減少2170億元,同比少增7453億元,住房貸款、消費貸款、經營貸款也是全面負增長。這反映出4月許多城市封控後,人們只得居家,消費一片冷清。

市場研究機構克而瑞最近的報告分析稱,中國老百姓對房市缺乏信心主要來自三個「不確定」,即:不確定是否能如期交房;不確定房價會不會下跌;不確定收入能否持續還房貸。

報導進一步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中共號稱要保住1.5億個市場主體,實則不可能。因為中國的個體工商戶佔市場主體總量的2/3,而且9成集中在服務業,主要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和居民服務等業態為主,而這些行業恰恰是受疫情衝擊嚴重的行業。這些小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達數億,但是這些企業也異常脆弱,抗風險能力很低。

報導援引北京大學張曉波教授及其團隊發布的《中國小微經營者2022年一季度報告暨二季度中國小微經營者信心指數報告》指出,中國的小微企業今年第一季度都遭遇了營業收入、現金流、利潤率「三降」, 處於步履維艱的困難境地。保不住企業,就保不住就業,隨著大企業大規模裁員和中小企業大量倒閉,失業和就業難就成為迫在眉睫的另一大難題。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