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5月11日訊】腳部的一些徵兆,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有些疾病是比較凶險的,要提早警覺。
1. 腳部傷口無法癒合
傷口無法癒合,可能是很嚴重的問題。
腳屬於人體周邊的部位。人體周邊的傷口不能癒合,往往和代謝有關係,可能是人的胰臟有問題。比如胰島素阻抗、血糖過高、糖尿病,都可能造成腳的傷口無法癒合。
普通人腳上的一個小傷口,可能三五天就會癒合;而你腳上的傷口,一週甚至兩週都沒有癒合,傷口還有分泌物滲出的現象,就要注意了。
2. 雙腳持續冰冷
雙腳冰冷,和循環有關係。血液循環不好的時候,肢體末端的溫度就沒法控管好,腳就會一直覺得冰冷。女性尤其容易出現這個問題。
此外,身體的代謝不好,特別是肝臟代謝功能不好的人,也容易有手腳冰冷的現象。
3. 腳趾突然變大
腳趾突然變大,有很多因素。
一般感染細菌、發炎了,譬如出現甲溝炎,腳趾會紅腫起來,伴隨熱、痛症狀。痛風也會帶來腳趾關節腫大。
腳趾甲也可能因為感染黴菌而變粗變厚,形成灰指甲,看起來腳趾也比較大。
另一類常見的可能性,是腳部皮膚經常摩擦,造成腳皮增厚、長繭,而後長了雞眼;或者感染病毒,長出和雞眼相似的病毒疣。
需要清楚的是,不管是感染了病菌還是長期摩擦,它們造成的腳趾變大,都發生在單個腳趾,或者個別幾個腳趾。
但如果五個腳趾或雙腳腳趾一起變粗變大,呈現棒槌的形狀,就要警覺了。這可能是肺部有病變,甚至是癌變。肺部功能不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這份壓力傳導到四肢去的時候,可能會造成手指或者腳趾有變大變粗的現象,稱為「杵狀指」。
4. 腳經常抽筋
腳抽筋經常出現在半夜。有人睡覺時室內溫度冷,或吹冷氣或電風扇,當把腳從被子裡伸出來時,可能會抽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抽筋的現象。
肌肉收縮、痙攣,會造成腳抽筋。而體內深處血管有血管炎,或者是血管痙攣,也可能造成抽筋,這種情況會非常疼痛。
大部分人的腳抽筋,還可能跟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有關。鉀離子、鈣離子不平衡的人,腳抽筋的概率比較大。
一般慢性腎病、糖尿病病人,腳抽筋的現象也會比較頻繁。
想緩解抽筋,首先要找到抽筋的原因。可以去醫院抽血,看是否是電解質不平衡或者缺乏。此時可以通過吃藥或攝取特定從食物來補充。
如果是因為血液循環不好、腳容易冷所造成的抽筋,那就要多做保暖。這樣可以使抽筋的現象得到改善。
5. 腳麻
腳麻是神經傳導受影響的現象。
坐馬桶或者是翹著腳坐太久,甚至是同個姿勢維持太久,都可能會造成循環不好,影響神經。
而有些人,本身脊椎不好,做某些動作壓到了神經,就會有腳麻木的感覺。椎間盤突出也可能壓迫神經,造成腳麻木。
6. 腳跟痛
引起腳跟痛的原因有很多,要做一些檢查才能最後確診。
可以到骨科看,是否是長骨刺了;可以去復健科看,是否有足底筋膜炎;甚至是去皮膚科看,是否是腳皮變厚導致的皸裂,或者是腳長期摩擦產生厚繭帶來的腳跟痛。
7. 腳癢和脫皮
很多人看到腳癢脫皮,首先會想到是香港腳,也就是所謂的足癬。
香港腳可分為三個類型。脫皮這個明顯的特徵,屬於角化型香港腳,甚至有增厚的現象。可能發生在腳後跟,或者是腳前掌區,但不太會癢。
香港腳另外兩種類型,是水泡型跟糜爛型。這類患者通常在腳的趾間出現糜爛,甚至形成水泡。這時腳的癢感會比較明顯。很多民眾就會想去搓,搓到皮膚破或疼痛為止。
腳癢的第二個原因,是汗皰疹。
夏天很多人腳癢,就以為自己得了香港腳,但到皮膚科問診,發現是汗皰疹。汗皰疹是慢性濕疹急性發作的現象。它會讓腳出現水泡,但水泡的位置在腳的後三分之一甚至後三分之二的部位,腳的兩側也可能出現,有時伴隨脫皮症狀。
一般民眾不太容易自己鑑別到底是得了香港腳還是汗皰疹,最好由皮膚科專科醫生來診斷。
8. 黃趾甲
腳趾甲發黃的原因有很多。
人的肝功能或者腎功能不好,代謝出問題,可能造成指甲變黃。
黃指甲也可能是感染了黴菌。有些人的指甲經過長期摩擦,或者特別喜歡塗指甲油,這都可能造成指甲變厚變黃。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