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鐵鏈女」?

整理:袁斌

Facebook

徐州「鐵鏈女」事件被曝光後,許多有識之士都指出,「鐵鏈女」遠不止一人,這起事件只是當地和更廣範圍婦女拐賣黑幕的冰山一角。為此,許多網友都在追問: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鐵鏈女」?

網友巴九靈在微信公眾號發布的「2010年人口普查,徐州『小花梅』查無此人」一文,通過查閱和分析《江蘇省徐州市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為我們揭開這個謎團提供了極富價值的線索。

文章在開始處先說明了三點:

1. 目前最新的資料就是2010年「六普」資料,2020年「七普」完整資料還沒出版。

2. 「六普」標準時點為2010年11月1日零時,如無特別說明,文中描述的都是那一時點的豐縣或徐州。

3. 普查數據會按照城市、鎮、鄉村進行匯總,所以同一指標會有四張表:整體、城市、鎮、鄉村。由此,我們可以分別看到徐州市區、鎮上、鄉村的不同情況——這一點頗為重要。

接下來文章寫道,人口普查不會記錄每一個人在哪裡出生長大,它探查人口遷移的方式,是統計「流動人口」,即常住在一地而戶口在另一地的那部分人。

「六普」資料顯示,2010年,共有123,364人常住徐州但戶籍在江蘇省外(「跨省流動人口」),其中61,878名男性,61486名女性——男女數量基本平衡。

這很不正常。為什麼說很不正常?因為當年,全國共有跨省流動人口8587.6萬人,其中男性4835.7萬人,女性3751.9萬人,男性比女性高出近三成。再看江蘇,當年共有省外戶籍人口737.9萬人,其中男性405.6萬人,女性332.4萬人,男性也比女性高出兩成多。(數據來源: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1-4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跨省流動多為外出務工,向來以男性居多。

而在徐州的市區和鎮上(務工主要地點),省外戶籍人口也是男多女少。問題出在鄉村。

例如豐縣,共有7774名省外戶籍人口,其中男性3372人,女性4402人,男女比例43∶57。

豐縣可以分為鎮和鄉村,鎮上有2862名省外戶籍男性,2032名女性;鄉村有510名省外戶籍男性,2370名女性,男女比例18∶82。

豐縣鄉村的情況,在徐州各縣、縣級市中並不特殊。徐州鄉村的情況,在蘇北各縣、縣級市乃至城區中也不特殊,而且更有甚者。例如宿遷市沭陽縣的鄉村,有省外戶籍男性293人,女性3527人,相差11倍。(數據來源:江蘇省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1-4c表)

通過圖表,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壓倒性的比例:

但是,如果你就此以為這是全國的普遍情況——城鎮裡的跨省流動人口男多女少,而鄉村女多男少——那就猜錯了。江蘇乃至全國的鄉村並非如此。

全江蘇的鄉村地區,有省外戶籍男性108.9萬人,女性94.5萬人,硬是把蘇北的比例扳了回來。

全國所有的鄉村地區,居住著戶口不在本省(區市)的男性818.8萬人,女性609.9萬人,男女比例57∶43。(數據來源: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1-4c表)

那為什麼徐州乃至蘇北的鄉村,省外戶籍女性如此之多?是當地有什麼格外適合女性勞動者的鄉鎮企業,還是有大量的婚姻遷移?不必猜測,人口普查統計了遷移原因。

豐縣鄉村的2370名省外戶籍女性中,2013人(85%)的遷移原因是「婚姻嫁娶」。其餘「務工經商」「工作調動」「學習培訓」「投靠親友」等各種原因加在一起只占15%。

類似的比例出現在徐州各縣、縣級市,以及蘇北另外幾座城市的鄉村地區,但是與其他江蘇城市截然不同。

江蘇民間有「蘇北五虎」「蘇中三傑」「蘇南四少」的說法,在這張圖表上體現得格外清楚。

背後原因也很容易理解,蘇北的鄉村湧入了大量婚姻遷移的女性,她們拉高了上一張圖表裡的女性比例,也拉高了這一張圖表裡「婚姻嫁娶」的比例。

至於她們的婚姻遷移是出於自願還是人口拐賣,人口普查本身並沒有涉及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婚姻嫁娶是長期的,往往對應著「常住且已落戶」的情況。「常住卻未落戶」對應的才是短期原因,工作或學習——從全江蘇(包括城市、鎮和鄉村)來看,75%的省外戶籍女性都是因「務工經商」而來。

蘇北為何顛倒?為何那麼多女性因婚姻來到蘇北,戶口卻沒有隨之遷移?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像「鐵鏈女」這樣被拐賣來的?

文章說,還有另外四張長表(整體、城市、鎮、鄉村各一張),跨越幾十頁,將省外戶籍人口按照戶口登記地進行區分,告訴了我們,人從何處來。篇幅所限,我們只看徐州鄉村的數據。

徐州位於江蘇、山東、安徽三省交界,與河南也只隔著一個碭山縣,來自鄰省的人多,尚屬自然。至於來自雲貴川的人這麼多,而且男女比例在1∶7—1∶9之間,實際反映出了另一條更重要的婚姻嫁娶流向。

看完來處,再看去處。

當時常住徐州的雲南戶籍人口只有1946人,其中1576名是女性,這些女性中,166人住在城市,309人住在鎮上,1101人(70%)住在鄉村。

這一點,與貴州、四川來的女性情況一致,而與安徽、山東、河南來人很不相同。

從上圖不難看出,從安徽、山東、河南這三個臨近省份來的女性雖多,但她們大多數去向城鎮地區,而雲貴川來人,卻扎堆(50%—70%)去往徐州鄉村。

蘇北其他城市情況相似,不再逐一列舉。

我們不知道這數以千計(整個蘇北則是數以萬計)女性是否自主決定了自己的婚姻,如果是的話,不嫁在蘇南更發達的城市而嫁在蘇北,不嫁在蘇北城鎮而嫁在蘇北鄉村,這實在不合常理和邏輯!恰恰是這種不合常理和邏輯意味著她們中可能有很多人的婚姻並非自願,甚至她們的遷移、生育都並非自願,換句話說,她們中很多人可能都是「鐵鏈女」。

如此推斷並非筆者的異想天開,學者陳業強在《怒江傈僳族婦女跨省婚姻遷移研究》一書中就曾提及,他從福貢縣公安局了解到,該縣從1988年到2009年共有4005名婦女外流,被拐賣外流的婦女有1750人。超過四成的婦女外流是「被拐賣」,還沒有包含書中提到了另一種「被(外地人憑藉一份彩禮)討走」的情況,這兩種情況之外,才是鳳毛麟角的「自由戀愛」。

更有甚者,據大陸出版的《古老的罪惡——全國婦女大拐賣紀實》引述的官方數據,從1986年到1989年,就有近5萬女子被拐賣到徐州,年齡最小的僅13歲,而這還只是官方數據統計,沒有統計在官方數據之外的被拐賣婦女還有多少人呢?估計是一個全國到現在都搞不清的可怕的天文數字!

我想,「鐵鏈女」事件中共之所以不敢徹查真相,正是因為像她一樣被拐賣的悲慘女性在全中國很可能有成千上萬,真要徹查,中共這個「人民政府」的臉面往哪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