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漫談】中國書法的神性特點

作者:劉錫銅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1月26日訊】

劉錫銅書法作品 行書:唐詩五首(劉錫銅 提供)

前言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和世界藝術殿堂裡的奇葩,在書寫藝術中無與倫比。

在漫長的漢字演變長河中,不斷湧現出眾多書法家及藝術流派,世代相傳,經久不衰。從甲骨文、金文到篆、隸、真、行、草等等的演變,散發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筆法、結構、章法、用墨、意境等方面的講究,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藝術形式;而其藝德追求與神性特點,更使中國書法顯得莊嚴、輝煌。在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能與漢字書寫藝術相提並論。

中國書法的主體在中國,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散居於世界各地,包括中國書法在內的中華文化也傳播於世界。中國書法不僅在東南亞地區生長著,對歐洲、美洲以至全世界都有影響。

作為本系列文章的開篇,這裡淺談兩個問題。

一、中國書法史略說

書法藝術,距今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了。約在七八千年前的黃河流域,發現了大量的彩陶紋繪。殷商時期,又出現了甲骨文,中國書法由此發展而成。商周時代,青銅器盛行,一些銘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銘文或鐘鼎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始稱皇帝。為統一文字,丞相李斯在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制小篆,統一了漢字的書寫形式。

漢朝通行的字體是隸書。隸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至秦朝已經大致成型。小篆筆畫圓轉多變,以豎長取勢,寫起來複雜緩慢。而隸書簡化了小篆的筆畫形成平直方正的特點,書寫方便,成為主要盛行的書體, 從而得到廣泛應用。

魏晉時期,戰爭頻仍,社會處於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但佛教輸入及玄學的興起,促進了學術界和文藝界的繁榮,書法藝術也得到空前發展。王羲之就是在這樣一個時期裡的一顆巨星。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就是出自於王羲之之手。王羲之在繼承衛夫人、張芝、鍾繇祖傳書法的基礎上,自成一家之法,完成了魏晉時期書法史上重大的變革,將書法藝術推向歷史的高峰。不過,由於複雜的歷史背景,直到唐太宗李世民評價王書「盡善盡美」、「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王羲之在書法藝術史上的地位才完全樹立起來。王羲之第七子王獻之,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書法,後轉學張芝。他少負盛名,才華過人。書法諸體皆工,以行書及草書聞名,在歷史上與王羲之並稱「二王」。

魏碑興於南北朝,以北朝為最好,大體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

如果說晉代中國書法藝術走向成熟,那麼唐朝則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巔峰。唐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時期,對周邊國家以及歐洲的社會發展都起到了推動作用。「千古一帝」唐太宗,也是一位書法家。《晉祠銘》開創了行書入碑的先河。他為書家親著傳論,如《王羲之傳論》、《筆法訣》、《論書》、《指意》,在歷代帝王中是罕見的。影響最大的是太宗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按王羲之原跡臨摹複製,從此《蘭亭序》及羲之諸體得以廣為流傳,開創出了唐代書法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時期。

唐代書家人才輩出,書藝繁榮。最有代表性的書家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張旭、懷素、顏真卿、柳公權、李陽冰等。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唐占其三。但是相比之下,真正代表唐代書法藝術最高水平的只有顏真卿。其行書《祭侄文稿》縱筆浩放,一瀉千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他所創造的「顏體」楷書,其結構方正茂密,端正雄偉,筆畫橫細豎粗,豐厚飽滿,筆力圓渾遒健,氣勢磅礴,堪稱書法史上繼二王體系之外的又一種書學典範。

宋代書法,承唐繼晉,主張書法尚意,提倡集詩文畫於一身,重行草,論修養,特別是一批詩人、詞人登堂入室,倡導尺牘書法的藝術魅力與內涵,使宋代書法尚意之風成為時代的鮮明特徵。其著名的代表書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到了明代,帖學盛行,法帖傳刻十分活躍。著名書法家以宋克、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為代表。明代晚期書法多以側鋒取勢,追求一種大尺幅的震盪效果,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徐渭、王鐸、倪元璐等。而尊崇帖學的書家董其昌仍然堅持傳統立場。

清朝康熙皇帝,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他同時還是一位聖學高深的詩詞大家和著名的書法家。他創作的墨寶「福」字,堪稱天下第一福,後來書家都歎為觀止。在康熙影響下,清朝帝王和王室大都喜愛書法創作,清朝有名的書家有鄧石如、趙之謙、鄭板橋、吳昌碩等等,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

概括地說,中國書法已經是一門獨立而又成熟的藝術,既有浩如煙海的書法作品,又有一脈相承、豐富完整的理論體系,展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劉錫銅書法作品 隸書對聯:仁義禮智信 忠孝善廉和(劉錫銅 提供 )

二、中國書法的神性特點

中國書法作漢字書寫藝術,看上去是寫字,但有其玄妙的一面,自有其神性特點。怎麼理解這個神性特點呢?這裡僅僅從書法家的道德追求——書德角度,略作解說。

古今往來,中國書法傳統在書品之外,同時十分重視人品、德品。如果一個書法家的道德高尚,其作品也會得到世人的喜愛和保護,流傳後世;如果書法家的道德敗壞,其字寫得再好也不會得到世人的珍重。

事實上,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學問修養、道德品行之端正與優劣,都將會流露在書法作品中,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王羲之、顏真卿之所以取得那麼高的藝術成就,是與他們的人品、書品和氣節所分不開的。

比如王羲之,不僅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而且他的人品極高,境界開闊,道德規範、天文現象、地理學說和自然法則等等都熔煉於他遠大寬厚的胸懷裡,他將一切冷落、白眼、欺凌置之度外,大德居高與書法藝術相輔相成,均為一代楷模。

又比如顏真卿。他不僅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展現出獨有的審美價值,而且他的道德標準及人品更具有士大夫的典範。他的書法體勢和氣質均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忠義精神。作為大唐四朝元老的顏真卿,一生不畏權貴,在大難面前臨危不懼,怒斥叛賊李希烈,最終被李所害。這種正大光明的英雄氣概、大義凜然的大德根基,也使他的書法登上磅磚盛大和勢不可擋的藝術巔峰。

誠如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所說:「學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落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著書,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並不朽千古。」

在歷史的長河中,除文人雅士外,也有一些品德操守廉潔忠正的人,他們的人品、書品、德品,使後人敬佩不已。如精忠報國的抗金將領岳飛,被稱其為「文武雙全,千古第一將」 ,能詩善詞,精工行草,書法雄渾峻拔,老墨縱橫。岳飛書法傳世之作有《滿江紅》、《前後出師表》、《還我河山》等,與其卓著戰功、博大靈魂,並立於世。又如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文天祥、抵抗外來侵略的林則徐,他們的墨寶也得到後人的珍愛和保護。

相反,如果書法家的人格與道德修養達不到標準,或違天叛道而於世間行惡,其書法地位也得不到承認。如宋代奸臣秦檜,陷害忠良,其書法堪稱「罪書」,被後人付之一炬,留存甚少。還有宋代身居宰相高位的蔡京,其楷、行書極具宋代尚意書風的美學情趣,頗有大家風範;然而蔡京貪婪自私、殘害忠良,濫用權貴,被後人所不齒,從而將「蘇、黃、米、蔡四大家」中的蔡,從蔡京改為蔡襄。

總之,經典書法藝術作品,除有較高的技能水準,傳統美學水準、文化修養水準外,還要有極高的道德水準。歷史上,許多飽經滄桑而留存下來的經典之作,其創作者的人品、書品、德品、神性、學問、修養等同時具備;因此,這些作品才能百看不厭,舉世欽讚。@*#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曉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