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國務院發布關於鄭州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稱截至2021年9月30日,鄭州市因災死亡失蹤380人,其中在不同階段瞞報139人之際,一篇題目為《2021年全國死亡人數異常增加,原因是什麼?》的短文在網絡上悄然出現。這篇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的文章,其實給人們提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文章稱,根據今年1月17日中共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2021年死亡人口為1014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8‰。對比之前5年的數據,2021年的死亡人數和死亡率異常增加,令人疑惑。
統計局的圖表顯示,2016死亡人數和死亡率是977萬,7.04‰;2017年是985.7萬,7.06‰;2018年,993.2萬,7.08‰;2019年,998.1萬,7.09‰;2020年,997.5萬,7.07‰。非常蹊蹺的是,疫情頗為嚴重的2020年居然死亡人數和死亡率都低於2019年。
由於中共統計局的數據向來缺乏可信度,因此其公布的死亡數據也只能是僅供參考。暫且不說2020的死亡數據是否存在造假,那麼2021年突增的死亡人數是因為什麼呢?
文章很巧妙地進行了解釋和對比,稱在中共病毒奪走全世界189萬人命、奪走美國39萬人命的2020年,中國大陸的病毒死亡人數定格在5月份的4634人,而且從2020年5月17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染疫病人保持了零死亡。與之對照的美國,2020年美國總體死亡率比2019年上升了近16%,死亡人數達到了創記錄的3,358,814人,其中死於新冠病毒的就占了11.3%。
由此文章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2021年中國大陸並沒有什麼大災大難,死於新冠疫情的也僅有2人,為什麼2021年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數卻異常增加了?2021年死亡率居然比2020年增加了0.11‰,是之前的5倍多!而死亡人數的絕對值比2020年增加了16.5萬人。「2021年,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同尋常的大事件?」
從文章的字裡行間,筆者可以感覺到其實際上在質疑2020和2021年死亡數據的真實性,而按照其邏輯,中共當局還真沒法回答。一則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數據對照,中共的數據過於「完美」;二則醫療發達的美國的死亡率較前一年上升,死亡人數創記錄,且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死於冠狀病毒,反襯了中國染疫病人零死亡的不真實;三則按照中共官方數據,如果2021年中國死於冠狀病毒人數只有2人,死於鄭州水災的只有380人,那麼該如何解釋突增的死亡人數呢?因為2021年能造成巨大人員死亡的就是這兩大災難。
顯然,中共本想掩蓋死於疫情和水災的人數,但卻不經意間還是透露了一點信息,雖然也未必是真實數據。如果這新增的16.5萬人有10萬死於病毒和水災,那就證明中共所公布的無論是死於病毒還是死於鄭州水災的死亡數據是假的。
事實上,這兩年民間對於中共公布的死於疫情和鄭州水災的數字一直在質疑。比如去年2月,哈爾濱某護士爆料稱,有三類人是沒有計入疫情死亡人數的,一是死在醫院大廳的病人,二是死亡的醫護人員,三是死前沒有確診的患者。如果三類人計算在內,感染和死亡人數一定會攀上新高。
去年1月,華人劉佳鑫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在武漢當地火葬場工作的朋友透露,疫情高峰期時,武漢每天至少有5000人死亡,一天一個地方的死亡人數就遠遠超過中共官方公布的數字,半年呢?全國呢?而且去年清明節,武漢一天就有36萬人掃墓,武漢一地究竟死了多少人?
再不妨想想,如果死亡率低,為何中共要採取如此大動干戈的防疫措施,到處封城、封小區?到處全員核酸檢測?為何多地大規模興建隔離艙?疫情高發的美國也不見如此啊。這不恰恰反襯中共心虛嗎?還有鄭州泡水車幾十萬輛,被淹隧道有幾百輛車,多地村莊被淹,真的只死了三百多人?真實的疫情、災難和死亡人數必定超過人們的想像。
對於中共的造假,不僅中國民間心存質疑,就連外國人也是一點也不相信的。1月6日,美國知名的《福布斯》雜誌發表了一份由新澤西州史蒂文斯理工學院量化金融課程主任喬治‧卡爾霍恩(George Calhoun)的文章,文章稱,根據模型結果,至少自2020年4月以來,中共一直在誤報中共病毒死亡率。
在全球範圍內,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中共病毒死亡人數被低估了2到4倍。也就是說,如果模型正確,全世界的中共病毒死亡人數比官方報告的人數多600萬到1800萬。而且,中國與幾個國家的超額死亡率比較結果,中共的數據有17000%的偏差。
對於中國在疫情上的死亡率比美國低幾百倍的說辭,卡爾霍恩認為「這不可能。從醫學上、統計學上來看都不可能」。在整理大量公共數據、以前的研究報告,並分析中共政府過去各類瞞報事實的醜聞後,卡爾霍恩得出在他看來很明顯的結論:中共政府為了實現「清零」的政治目標,系統性地造假數據來支持他們的說法。
從其成立那日起就一直在造假的中共,雖然在拚命掩蓋死於疫情和各種災難的人數,但假的造多了,難免會穿幫,也在為埋葬自己挖大坑。當真實數據有一天曝光,國人和世界一定會為之驚駭的。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