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24日訊】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天冷可能會引發心肌梗塞、中風,嚴重甚至會造成猝死。心臟科醫師提醒,有3種症狀不能輕忽。
天冷好發心血管疾病、猝死 留意3症狀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指出,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在冬天會增加,主要有2個原因:
血管收縮:低溫容易增加血管收縮的機率,使血管變細。血管本身已有問題的人,就容易發病。
血管已阻塞40%~50%的患者,平時不會感到異常;但當氣溫下降使血管收縮,血管通暢的地方變得更少,就會覺得身體不對勁。
交感神經活化:自律神經可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負責加速心跳、提升血壓。為了對抗寒冷的天氣,交感神經會活化,使心跳變快、血壓升高,為的是讓身體不容易失溫。
這樣的身體變化,短期內有保護作用,但陳冠任強調,如果情況一直持續下去,會使心血管系統變得不穩定。若是血管有問題的人,心跳加速會加重心臟不適感,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血管內的斑塊剝離,引發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
因此,氣溫下降時,要留意3種症狀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1. 突發性的胸口悶痛。可能是胸痛或是胸悶,胸口像被石頭壓著。
2. 喘。進行一些活動就很容易喘,但平時並沒有這樣的情形。例如,原本爬一層樓梯不會喘的人,卻突然開始變得上氣不接下氣、呼吸不順暢。
3. 心悸。心跳變快或不規律。很多患者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但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如此。
這些都是常見症狀,若出現其中一種,代表心血管系統發生變化,建議儘快到醫院做深入的檢查。
4方法防猝死 保暖很重要
心血管疾病一旦發作,容易有生命危險,平時預防就可以避免。
1. 按時服藥、必要時加藥
有三高等疾病的患者,要規律服藥,不能擅自停用。陳冠任提醒,血壓、心跳數會在冬天升高,他的門診就來了很多這樣的患者。建議跟醫生討論病況,必要時加藥控制。
沒有慢性病的患者,冬天若出現過胸口悶痛、喘、心悸或頭痛,建議在家固定量血壓心跳,了解自己的血壓有無過高。如果持續不舒服,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 留意溫差、注重保暖
在所有預防措施裡,「保暖最重要」,陳冠任強調。
外出時,保暖衣物要穿戴完整,老人建議加戴毛帽。留意溫差,例如在室內、室外之間走動,或是早上起床離開被窩的時候,要做好保暖措施。
「我們很常遇到患者是在室內、室外走動時而發病」,他說。尤其是剛吃完麻辣火鍋、羊肉爐等鍋物的人,到戶外保暖要做足。
當人們吃進熱呼呼的食物,會促使體內循環擴張,造成心跳加速、血壓上升。比如,用餐完走出店面,一吹到冷風,會促使血管收縮及心跳和血壓往上沖;若高到一定程度,人就會倒下。陳冠任的門診有許多患者就是在冬天吃完火鍋,剛出門就出現胸口劇痛、心悸或頭痛。
另外,運動後也要留意保暖,可多帶外套,推薦有附帽子的外套或穿連帽T恤,來保暖頭部。運動期間,感到熱了可以先脫下衣物,但等運動結束,進行收操時,要先擦汗、穿上外套。
陳冠任分享自己的作法,他去打球時,會帶件防風外套,避免離開室內體育館時受寒。
3. 喝水
冬天、夏天都會有患者因體內水分不足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夏天是流汗造成脫水,冬天則是容易忽略喝水。當體內水分不足,血液變黏稠,可能引起心肌梗塞。
原則上,成人每天要喝2000~2500毫升的水,冬天以喝溫水為佳。
4. 留意平時健康狀況,不舒服時別忍耐
天氣變冷時,通常是平時心血管就有問題的人才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陳冠任舉例,曾有一名五六十歲的男性患者,在傳統市場工作,每天都在凌晨3、4點起床。有一天,患者起床後覺得有點不舒服,剛告知家人身體有異樣,馬上就倒地不起。雖然家人立刻送醫,但患者到院前已停止呼吸心跳,急救後仍沒救回來。
原因是患者的血管情況本來就很差,發病的當天凌晨比較冷,血管阻塞的位置又很危險,才造成他瞬間倒地。
不健康的心血管是長期造成的,平時可能就有症狀,但有些人不太在意,覺得休息一下就沒事。陳冠任提醒,如果胸口感到悶痛,千萬不要忍耐,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問題也不要拖延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