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共的審查和宣傳讓投資者陷困境

北京在審查公正的商業媒體的同時 宣傳反西方的博客/原泉編譯

Facebook

鑒於受人尊敬的財經媒體受到審查,以及政府推動的共產民族主義的崛起,國際投資者發現,在中國投資將更加困難。

中共政權正在對財新傳媒施加新的壓力。財新是中國最受尊敬的財經新聞媒體之一。10月21日,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將財新從其1358家《網際網路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上除名。上一次更新是在2016年。

財新的文章將不再允許其它網絡新聞媒體轉載,財新的很多文章都是獲獎的調查性新聞報導。財新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報導企業腐敗、政府瀆職和環境惡化的相對透明的新聞媒體之一。它也是最早報導武漢爆發COVID-19疫情的媒體之一。

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本月早些時候,發布了針對中國民營新聞媒體(其中包括財新傳媒)的規定草案,因此,禁止轉載財新新聞的新規並不令人意外。

財新傳媒是中國最重要的民營媒體公司之一,也是國際投資者最依賴的媒體公司之一。因此,國家網信辦對財新網的壓力是政府對財經新聞的壓力,而投資者需要這些新聞的幫助,來指導他們在中國的數萬億美元投資和貿易。因此,政府對財新施加的壓力實際上就是對國際投資者施加的壓力。

與此同時,中共通過煽動反西方的民族主義,以及鼓勵愛國的「自乾五」博主,來毒化中國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商業環境。「自乾五」博主們簡短、不實的視頻迎合了數百萬中國人的最惡劣的情緒和偏執的胃口,他們關注或分享這些視頻。在某些情況下,對中共表忠心。試圖使中共的論調被西方觀眾所接受的外國視頻博主也得到了推廣。

自乾五是中共認可的網絡俚語,全稱為「自帶乾糧的五毛」,指自願發帖的五毛黨人。據說,「五毛」在網上撰寫類似愛國主義的內容,每發一帖「能賺五毛錢」。

但是,最受歡迎的自乾五的收入要高得多。在中國,粉絲超過100萬的博主每年可以賺幾十萬美元。

據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撰稿人Patrick Wong說,共青團試圖招募1,800萬親共的網絡評論員。

中國名叫「孤煙暮蟬」的博主就是一個例子,她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有640萬粉絲。 BBC記者黃曉恩(Tessa Wong)援引「孤煙暮蟬」最近的一則帖子,她指美國近期表面上「是要給歐盟鬆狗鏈」,讓其有多一點軍事自主權。另一則帖子,她形容美國德克薩斯州新冠病毒感染率的上升是「一場內戰」,「美國人正在用生物戰自相殘殺」。

自乾五博主們不僅批評美國,還批評女權主義、多元文化主義、人權、民主和分離主義,所有這些都被視為西方思想對中國社會的侵蝕。

對黨不忠誠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其中一個例子是中國作家方方,她在社交媒體上記錄了武漢疫情爆發初期的情況。

黃引用專家們的話說:「這些帳號每天可以發布幾十個這樣的帖子,它們往往是簡短而情緒化的,而這也是能迅速傳播的原因之一。」

她援引中國社交媒體分析師棵小曼(Manya Koetse)的話說,許多自乾五「通常很年輕,在充滿愛國主義和自豪感的教育中長大,並接受了那些關於民族屈辱的歷史教育」。

「因此,你會看到一種仇外和親華情緒交織在一起,呈爆炸式發酵,同時(他們)強調中國文化和身分的重要。」

有時,官方媒體的社交平台轉發自乾五的文章,幫助擴大影響,並被省級政府授予榮譽,與此同時,中共審查批評性媒體,如《紐約時報》、《大紀元時報》以及現在的財新網。

禁止轉載財新新聞的新規定,將使該媒體公司本已面臨的政府壓力雪上加霜。預計不僅是財新,其它希望避免額外形式的國家審查的商業新聞媒體,也會進行更多的自我審查。無論財新繼續發表什麼樣的批評性新聞報導,都應該被視為英雄新聞,並在普利策獎頒獎時予以認可。

審查受人尊敬的財經新聞,以及宣揚瘋狂的自乾五民族主義,正在中國製造一種有害的環境,這對國際投資和貿易來說越來越不合適,也越來越危險。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預計中國的經濟將因中共對財經新聞和社交媒體日益尖銳的態度而受到影響。

作者簡介:

安德斯‧科爾(Anders Corr)擁有耶魯大學政治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1年)、哈佛大學政府學博士學位(2008年),也是科爾分析公司(Corr Analytics Inc.)的負責人與《政治風險雜誌》(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的出版商。他曾對北美、歐洲和亞洲進行廣泛的研究,著有《權力的集中》(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即將於2021年出版)和《禁止闖入》(No Trespassing),編輯過《大國,大戰略》(Great Powers, Grand Strategies)等。

原文:With Censorship and Nationalism, Beijing Puts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in Tight Spo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

相關文章